“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科技创新 服务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科技创新 服务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自动播放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994期:“农业科技创新 服务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直播团队】

总监制:苏越 直播统筹:李梦丽 信息采集:黄子怡 摄像:程曲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2023年7月26日9:30,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农科院联合举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科技创新 服务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传源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光荣,省农科院总农艺师罗林广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传源先生,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光荣先生,省农科院总农艺师罗林广先生,请他们介绍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江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余传源先生作介绍。

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传源

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余传源

余传源: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

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省农科院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种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国之大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我省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方案,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服务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收集保护作物种质资源完成新目标。承担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地方畜禽普查任务,牵头全省农业微生物普查。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已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5万多份,2022年开始入库保存1万份。今年上半年,已入库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6000多份,预计可以圆满完成年计划入库1万份的目标。目前,我院水稻、芦笋、茶树菇等种质资源收集数量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攻关种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初步完成野生稻泛基因组组装测序;D1型杂交水稻进展列入2023年国家水稻育种攻关进展简报;东乡野生稻主效耐冷及耐淹位点的候选基因分析及遗传转化初步完成;省农科院参与的由华中农业大学主持的创制平衡抗性与产量的水稻新基因研究成果,在今年6月Nature上发表。今年上半年,共审定通过农作物新品种15个,其中“赣油杂906”等一批早熟油菜品种,生育期缩短至180天左右,破解了我省赣中南区域“稻稻油”轮作瓶颈难题。选育的“赣香占1号”荣获“第四届全国优质稻(籼稻)食味品鉴金奖”(全国共15个)。低镉水稻新品种“赣低镉1号”,在我省中轻度镉污染稻田试验效果良好,稻米镉含量低于国家限量0.2mg/公斤标准。目前,我院成功选育我省首个国审鲜食玉米品种“赣甜糯1号”,鲜食玉米品种“赣科甜9号”荣获2023浙江·长三角鲜食玉米新品种大会“甜玉米金奖”(参评品种152个,评选出金奖品种10个),“赣科甜10号”荣获第九届中国北方鲜食玉米大会“优秀品种”(参评品种290余个,评选出优秀品种22个);首个“国审”春大豆新品种“赣豆10号”、首个“国审”鲜食大豆新品种“赣鲜2号”、首个夏大豆品种“赣夏豆1号”;培育出辣椒“赣椒19号”、苦瓜“赣苦瓜1525”等优良新品种。

研发应用高效实用技术取得新进展。构建江西典型稻田低碳生产模式和赣南脐橙黄龙病新型防控模式;“水稻绿色富硒生产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技术创新亮点成果名录;突破了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高效制备高品质含腐植酸水溶肥关键技术;开发了适宜南方红壤地区柑橘、辣椒专用含腐植酸水溶肥产品;利用稻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谷壳,复配研发出阻镉富硒土壤调理剂;创建尾矿地生态能源农场修复模式,开发能源植物高效固碳修复与低碳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双季稻区“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栽培技术、稻稻油三熟制油菜密植丰产高效技术等11项技术入选我省主推技术。

示范推广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创造新纪录。“赣油杂8号”机收亩产油菜籽239.1公斤,创我省稻油轮作高产新纪录,入选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赣菌稻1号”、“野香优航1573”、芦笋“井冈111”、“赣椒16号”、“赣油杂906”等10个品种入选2023年全省主导品种。“赣菌稻1号”,测产结果显示,在减肥25%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到507.32公斤,比普通品种高出100公斤,每亩节省化肥成本50多元,每亩增收200多元。“赣豆10号”在进贤李渡完成测产,平均亩产255.1公斤,突破南方大豆高产250公斤目标。“优质晚稻早种-连种栽培技术”在全省推广200余万亩;“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在都昌、上高、崇仁等县示范200余万亩。低镉水稻新品种在安福县重点镉污染区示范推广600亩;菌根共生稻等新品种在吉水县、兴国县示范1000亩;“赣油杂906”“赣油杂8号”“赣丰油1号”等系列品种推广100余万亩。推广“稻稻油”、“稻油”高效种植模式,并选择“赣油杂906”等早熟油菜品种开展机械化种植示范。“马铃薯-中稻高效种植技术”在东乡、临川、德安、高安等地示范2万亩,亩产马铃薯2425公斤,亩均收益4000多元。今年上半年,与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地方政府共签订了技术订单合同144项,合同金额982.17万元。其中,水稻品种“井冈香粘”、大豆品种“赣豆10号”的转让金额分别为100万元;大豆品系“赣夏2020-1”和“赣夏2021-1”转让金额达到210万元。

服务地方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途径。一是成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中心”。立足本院,面向全省,服务农业科技成果与现代农业生产力加快对接,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进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先后成立“省农科院兴国芦笋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横峰油菜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吉安食用菌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万安富硒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上犹茶产业研究院”,分别推荐专家担任技术院长。兴国芦笋已发展成为种植面积超5000亩、年产值超亿元的富民产业。三是推动共建“省农科院地方分院”。与设区市政府合作,先后设立省农科院萍乡分院、井冈山分院、赣州分院、九江分院、宜春分院、南昌分院,正在推进设立上饶分院,分别明确由一名院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联系工作,一个专业研究所负责具体对接,推荐一名处级专家担任分院副院长。四是广泛开展科技精准服务。今年以来,开展科技服务600余人次,举办培训班11期,培训2300余人次。与高安市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推进优质稻、肉牛、辣椒、生猪、富硒等产业发展,召开了“2023年江西省春夏季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助力打造“高安辣椒”名片。支持井冈山博翠园食品有限公司研发低盐健康腌制萝卜干,建成年产10万吨风味萝卜干休闲食品加工体系;支持南昌县科新酒厂建立300亩功能稻种植基地与年产30吨酿造加工生产线。

下一步,省农科院将牢记科技兴农初心使命,瞄准农业强省建设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全省农业科技创新“领头羊”和主力军的作用,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协同创新,为服务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徐承:

谢谢余院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好,开始。

央广网提问

央广网提问

央广网: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请问近三年江西省农科院围绕江西种业振兴行动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进展?

余传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省农科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主要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种业自主创新规划和方案。制定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种业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服务江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种源安全和自主创新等重大科技问题,聚集全省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二是完善种业创新平台,强化科技创新的基础。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成投入使用,国家东南山地作物种质资源圃完成验收,并被列为我国第一批7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之一;水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正式获批,农业农村部江西油菜综合科研试验基地、省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省水稻高低温逆境及病虫抗性鉴定中心等一批种业创新平台建设正在全力推进。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院种业科学研究学科门类涵盖了我省主要农作物和畜禽种类,全院从事种业科技创新的在编在岗人员有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40%,硕士及以上人员占72%,80、90后占60%,其中博士学位人员125人,引进中国工程院姚斌院士为畜牧所首席专家,今年已签约引进博士34人。

四是强化种业创新基础研究,推进种业前沿创新。2021-2022年省种业创新专项经费分别支持2410万元和1970万元。2022年,我院具有自主立项权的省协同创新专项和院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专项立项项目中,种业相关项目占70%。这些项目主要用于种质资源创新,克隆了D1型细胞质不育基因,发现并克隆了水稻与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基因、水稻耐高温功能基因等,领衔完成了国际“芦笋基因组测序”计划并克隆了性别决定基因、株高等产量相关基因,首创了国际领先的育种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了2.5倍的油菜一年五熟加代技术,克隆了辣椒早熟基因并运用于早熟高产品种培育。2023年已通过审认定新品种15个。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科技日报提问

科技日报提问

科技日报:

中央一号文件和江西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请问江西省农科院在大豆油料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省农科院总农艺师罗林广

省农科院总农艺师罗林广

罗林广:

作为全省最早从事大豆油料专业研究的科研单位,省农科院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全力以赴加快大豆油料种业创新和配套技术攻关,为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一是主打“优特牌”,育出一批赣字号系列新品种。坚持良种为王、“赣种强芯”,立足江西资源禀赋特色,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生产需要,“十四五”以来育成“赣豆”“赣油”“赣花”“赣芝”等优质特色系列大豆、油菜、花生、芝麻新品种23个,这些品种具有产量高、出油率高、适应性好、抗病性强等优势。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号”入选2022年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和2023年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累计应用面积超过300万亩。今年,油菜“赣油杂906”等5个新品种入选我省主导品种。花生“赣花18号”国家区试排名长江流域春播花生产区第一名,亩产326.7公斤。“赣字系列”的大豆、油料作物品种已成为我省大豆油料生产的主要应用品种,深受种植企业和农户青睐,例如“赣豆10号”已经转让给种业公司,即将在全国成为规模化繁育品种。

二是念好“增效经”,研发一批高效实用新技术。坚持良种良法配套,聚焦适应新品种高效栽培、机械化生产、三熟制种植,研发出“红壤旱地春大豆密植轻简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稻稻油三熟制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稻草粉碎还田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甘蓝型油菜化学杀雄制种技术”等一批高效实用的省主推技术,大大提升了大豆和油料作物种植效益。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号”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亩产239.1公斤,创我省油菜高产新纪录。

三是提升“创新力”,建成一批部省重点新平台。组建20余名博士攻关团队,加速提升大豆、油菜、芝麻、花生等育种创新能力。建成国家油料改良中心南昌分中心、江西省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正在承建农业农村部江西油菜综合科研试验基地项目建设。大豆油料作物创新团队和平台基础得到有力提升,进一步夯实了保障国家“油瓶子”安全的创新基础。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菜篮子”是否丰富,是重大的民生。请问近年来江西省农科院在丰富全省“菜篮子”方面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及下一步有何打算?

罗林广:

省农科院作为全省蔬菜种业科技创新的核心骨干力量,在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培育了一批蔬菜新品种,研发出了配套栽培技术和一些新装备,为全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收集、保护和创新了一批优异的蔬菜种质资源。目前共收集国内外蔬菜种质资源3000余份,创制蔬菜新种质100余份,构建了辣椒核心种质200份,创制茶树菇、木耳种质资源200余份;从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中,鉴定发掘出了兴国九山生姜、余干枫树辣椒、吉安大叶空心菜、永修吴城冬瓜、玉山白玉豆等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利用特色蔬菜种质资源,成功克隆了辣椒特早熟基因、芦笋性别基因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基因。

二是培育了26个优质高产抗病蔬菜新品种。选育的“井冈”系列芦笋品种,克服了我国芦笋品种依赖进口品种的技术瓶颈,且种子价格仅为进口品种的40%,在兴国、万载、宜丰等地推广种植4000余亩,占全省面积的30%。育成的赣椒系列新品种、赣苦瓜系列新品种以及茄子、南瓜等优良蔬菜品种,以品质优、抗性强、产量高而深受我省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我省设施蔬菜发展迅速,针对我省大棚设施冬春季低温高湿和夏季高温高湿不良小气候环境,通过育种攻关,培育出适宜我省设施栽培的专用新品种5个,即“兴国芦笋1号”“赣椒16号”“赣椒17号”“赣椒19号”和“赣苦瓜1525”,并成为省内主推蔬菜品种,“赣椒16号”“赣椒19号”等辣椒品种在省内外累计推广种植300余万亩。选育的茶树菇新品种“赣茶AS-1”、香菇新品种“赣香1号”均获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证书。

三是研发配套技术和装备提升生产效率。研发出了芦笋育苗技术优化与壮苗培育技术、苦瓜连作障碍消减技术、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辣椒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等配套技术,制定江西省地方标准20余项,促进了我省蔬菜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研发出的智能微耕机、蔬菜嫁接机、蔬菜移栽机等蔬菜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降低蔬菜生产成本30%左右。研发出的芦笋奶茶、芦笋果胶等加工产品,提高了芦笋附加值,推动了芦笋产业提档升级。

下一步,省农科院将继续加强蔬菜种业核心技术攻关、新品种培育和蔬菜全产业链创新机制探索。积极探索“资源收集保存—育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全产业链种业创新机制。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

请问江西省农科院科技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光荣

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光荣

刘光荣:

省农科院坚持立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拓展院地、院企合作,扎实推进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全院服务“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快江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增强科技成果展示。围绕“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目标,每年举办成果开放日、成果推介会、成果观摩会,邀请企业、种养大户等服务对象来现场参观。

二是强化专业特色基地示范与展示功能。如在婺源建立以油菜产业技术成果展示和转化为重点的“五新”示范基地,在全省组织开展水稻、旱作物、蔬菜、水果等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试验示范及应用。

三是丰富科技服务的内容和手段。选派220名科技特派员、64名国家和省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服务对接江西省87个县市区、224家企业,针对基层需求,组织科技人员采取微信群和电话“接单”模式,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将新品种、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四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在全省共建立55个科技服务工作站和博士服务工作站精准对接地方农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近三年共指导培训企业负责人和新型经营主体超10000人次,在全省推进2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样板建设,与全省10多个市县开展农业战略合作,针对蔬菜、油菜、食用菌等区域特色产业,与市县、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截至目前,成立5个产业研究院,努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通科技创新到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省农科院将继续以全产业链的“产业研究院”创新模式,加强各环节技术成果的示范应用,推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徐承: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