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
江西
江西 > 资讯 > 正文

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

严文波 张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孕育于中华文明。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和道路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民惟邦本”的价值观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民性贯穿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不仅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更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价值本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华文明一向重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传统文化语境中“民”被视为“国家之本”和“天下之本”,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秉持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为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图景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和传统文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本质要求,明确回答了现代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人本逻辑,摒弃了西方式现代化资本主导、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的资本逻辑。可以看出,这种“人民至上”的人本逻辑是传统民本思想内在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内核,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成功规避了“资本至上”的陷阱,擘画了人的现代化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新蓝图。

中国式现代化体现“革故鼎新”的发展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自己探索创造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创新版本,这条现代化道路之所以能够成功,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的有机结合、继承和超越的辩证统一。“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永葆生机活力、延绵不断的重要原因,也是引领中国不断推进现代化道路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这种“革故鼎新”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得出“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正是因为有“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才有更为坚实的基础,有更加深厚的积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弘扬“革故鼎新”的精神气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天下为公”的世界观

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自身的同时造福世界,这种世界视野和人文关怀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的文化基因。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世界观因历史条件和时空变化不断演变发展,其中所蕴含的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立己达人、兼济天下的政治传统,天下一家、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深刻影响并塑造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涵养了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天下的鲜明品格。“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天下大同到民族复兴,从小康社会到共同富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实现天下大同理想与民族复兴梦想进行了艰苦探索,将“天下为公”念兹在兹的历史宏愿转化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成功找到了实现这一愿景的现代化道路。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天下为公”大同理想的现代范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所形成的重大成果,其中延续并发扬了中华“天下为公”的优秀传统,践行了“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价值理念,集聚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崇尚和合”的文明观

中国式现代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突破了西方现代化奉行扩张主义、霸权主义的藩篱,破解了“普世价值”“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国强必霸论”的话语陷阱,为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全新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其中就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和合”基因,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文明观。“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精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这些传统文化智慧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和包容性,凸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与民族性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不同文明各有千秋,世界正因多彩的文明而生机勃勃,文明也因交流互鉴才能相得益彰、美美与共。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以“和合”之道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人类文明的前行持续注入信心和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现代化,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结果,是遵循深刻历史逻辑的必然结论。新征程上,我们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衔接,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铸就新辉煌。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