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是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为引导全校师生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积极营造法治和谐的校园氛围,江西财经大学结合全党正在开展主题教育,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法典宣传活动,推动学习宣传民法典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科学组织实施,“典”亮法治明灯。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普法办精心谋划,积极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把宣传月活动作为思想主题教育的有力抓手。学校将学习宣传民法典纳入5月宣传思想工作提示,要求校属各单位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依托主题党日、教职工理论学习、支部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百万党员学民法典”活动,确保各级党员干部和师生充分认识开展民法典宣传的重要意义。学校利用图文楼、学院办公楼、食堂、文博馆等场所的大屏幕循环播放民法典宣传标语和民法典相关知识的宣传片,切实增强民法典宣传教育在广大师生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强化思想武装,“典”燃学法热潮。各学院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载体,组织师生挖掘《民法典》相关知识小案例,剖析民法总则、物权、合同、婚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深度阐释《民法典》的实质与内涵,解读《民法典》相关制度的重要作用。纪委邀请校纪委书记、驻校监察专员顾有平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推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法治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创新学习形式,将民法典学习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组织全体职工前往“红色摇篮”红色文化广场和“伟大建党精神”红色文化广场两个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民法典学习。高等教育研究所为本单位教职工购买民法典宣传手册,让《民法典》融入教职工生活。国际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张贴民法典学习教育宣传物料,深入展开民法典宣传教育活动。档案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联系生活实际,精心挑选与《民法典》密切相关的生活案例供广大师生学习,引导大家深入了解《民法典》,深刻把握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等民事活动基本原则,切实增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开展普法活动,“典”入群众心中。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学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民法典专题普法宣讲活动,法学院教师许林波应邀授课,学校及各学院学生会权益部学生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许林波围绕民法典的基本情况等五个方面全方位、深层次地解读了《民法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真实案例把民法典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讲解《民法典》的实质与内涵。学校开展“蛟湖纪法讲堂”,校纪委书记、驻校监察专员顾有平结合公开通报的典型案例,围绕高校工作实际,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观念。学校邀请北京天驰君泰(南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邓平律师在求真教学楼2404教室为师生开展以“如何办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专题讲座,帮助法学师生进一步明晰在司法案件中对于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问题。学校尚法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开展校外民法典普法活动,通过向社区群众分发民法典宣传册,根据社区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讲解婚姻家庭、租赁借贷、邻里纠纷等有关法律常识,引导社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维护家庭和个人合法权益。
巧用融媒阵地,“典”缀多彩生活。学校积极号召,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全国普法办开展的线上民法典知识竞答,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网络化、常态化。依托新媒体矩阵,在官网推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民法典动画——科普篇、涉农篇、涉税篇”等网站链接,用全面权威的法条解读和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动画帮助师生进一步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校属各单位也纷纷在官方微信推送解读文章、典型案例等,并充分利用微信、QQ群等网络媒介对师生进行了《民法典》知识集中宣传。此外,法学院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引导、号召下,积极响应,发掘创新,利用课余时间录制、剪辑剧情短片《民法典与你同在,防诈骗与你同行》视频,创作出了《人生的“避雨“小屋”》和《一典施行,万物有序》等一系列绘画书法艺术作品。
通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活动,切实推动《民法典》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真正走入校园,走到师生身边,走进师生心里,使广大师生群众真正学习民法典、宣传民法典、遵守民法典、维护民法典。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推动民法典宣传教育,进一步形成长效机制,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在学校蔚然成风,把民法典普法真正融入广大师生日常生活,让《民法典》为师生的美好生活持续保驾护航。(文/徐丰 张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