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武宁县:写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答卷
江西
江西 > 九江 > 正文

九江武宁县:写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答卷

武宁地处江西西北部,融库区、老区、山区、林区为一体,打鼓歌、采茶戏、戏社火等一批民间艺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文厚重,民风淳朴,素有“江南山水窟”之美誉。

近年来,为了将优质资源转化为文化和旅游产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武宁县委、县政府大力在“文化赋能”上做文章,深入挖掘乡村的资源和文化,持续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

九江武宁县:写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答卷

武宁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30余项“国字号”殊荣,连续五年获评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

高位谋划 留住“乡愁”根脉

拥有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武宁县,一直在思考并实践,如何通过现代性转换,推动文化产业资源要素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提现”,助推“文化软实力”的变现。武宁县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让这座千年古郡“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体制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成了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武宁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优势,以高质量示范县创建推动产业融合、群众增收、发展提质、激发“宁聚力”,全力打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武宁样板。站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上,根据乡村特色和功能布局,科学的规划长远发展目标,抓好谋划和落实。让乡村实现旅游行业良好生态,不断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推进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旅游人才支撑,促进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推动,聘请专业规划设计机构上海沃申设计高起点编制《武宁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武宁县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配套专项规划。出台《武宁县全域旅游发展奖补办法》《武宁县民宿经济扶持办法》《关于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发放旅游奖补资金400万元。

九江武宁县:写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答卷

不搞大开发,也要大发展。为了不负这片好山好水,首创“林长制”并在全国推广,彻底解决“新旧动能转换效率低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直以来,乡村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生态资源、生态产品丰富多样,传统单一信贷模式不能满足部分农户需求,无资质证明的农户遭遇着融资瓶颈困难,让生态资源变生态资产,能着力解决各类农户急难愁盼的金融问题。武宁研发推出专门面向农村生态资源领域的信贷产品——“山水武宁生态产品贷”,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转化通道,盘活了生态资源“沉睡”资产,助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为乡村发展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持续探索“生态+、旅游+、品牌+”等多业融合模式,聚焦现代农业、民宿经济、“山水武宁”品牌等内容,探索出独具武宁特色的生态资源转换新途径,为乡村建设发展赋能聚力。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闯新路。武宁把推动创业创新与实施田园综合体、特色村镇建设有机结合,在加快农旅、文旅融合中促进了创业创新的破茧突围、羽化提升,形成了赏花旅游、金银花采摘、射箭体验、休闲垂钓、住宿餐饮等新型业态,建成了田园休闲露营、乡村特色民宿、山地休闲娱乐等多种新型业态。

文旅融合 唤醒“沉睡”资源

在新一轮乡村的振兴阶段,文化产业是带动性要素,从“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到“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只有更加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才能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九江武宁县:写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答卷

近年来“微度假”走红,武宁县乘势而上,精心打造“山岳武宁、水上武宁、夜色武宁、乡村武宁、康养武宁、空中武宁”6条风景线,串联起那些隐藏在乡村的“宝藏”文旅景点,深挖武宁农耕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文化等特色题材,将国家级非遗打鼓歌、省级非遗采茶戏植入景区;始终按照景区标准打造新农村,建成以“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示范村庄53个,构建“全景、全域、全季”文旅全产业链,释放出文旅融合集群效应。

武宁县委、县政府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双创”工程,以“绣花功夫”让陈列在武宁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坚持实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推进县文化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升级,主动融入全省双“一号工程”,初步构建起数字产业聚集化发展链条。针对县文化产业园效果图及其他文创类企业制定专门扶持政策,推动效果图主业态做大做强,打造乐器制造、玻钻饰品、礼品制造、旅游管理服务四大文化产业集群。激发市场发展活力,积极推动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协助西海湾景区旅游有限公司国家非遗武宁打鼓歌展演项目申报省专项文化资金扶持。积极开展省市特色文化街区创建工作,武宁鳌鱼文化产业园获评首届九江市文化产业园区。

政府着力推动白鹤坪茶场、双新茶场等生态茶园建设,建成了特色茶庄园、观光茶工厂等特色茶旅项目,融入了丰富的茶文化要素资源,实现教、学、研、品、制、艺、养“七位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围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做文章,讲好“茶故事”。为推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武宁注重茶叶产业与全域旅游的有机融合,坚持为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为农村振兴、为茶人服务,致力推动全县野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茶香武宁”将成为山水武宁乡村振兴又一张靓丽绿色名片。

文旅融合结出丰硕成果。武宁以土地入股为突破口,探索出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改革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和乡村生态旅游,建立了“企业让利配股、员工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正是得益于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让武宁的乡村真正成为广大游客实现“诗和远方”的乐土。2022年以来,武宁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20家。在文化旅游的带动下,武宁县旅游经济快速增长,2022年全县实现旅游旅游人次1180万 旅游收入97.3亿。在首届九江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获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

市场为先 开启“美颜”模式

发展乡村产业,最重要的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武宁县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

武宁县装饰行业经过多年发展,打造了一批闻名全国的装饰品牌。该县近10万人投身装饰行业,装饰公司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挺进英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装饰之乡”。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家装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文创园,形成以数字家装、线上培训、数字传媒、互联网信息等为主体的企业集群……这一幅幅生动的图景,得益于武宁坚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同时,深度挖掘武宁故事,持续举办花朝节、美食节、杨梅节、木吉他艺术节、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全国青少年网球赛、国家级各类垂钓大赛等特色节庆活动,成功打造“中国最美小城”品牌。

如何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压舱石、助推器,一直是武宁人的现实问题。

武宁县首先对文化家底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挖掘,使独具特色的文化成为该县统筹全域旅游规划的“资本”。该县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品质的旅游项目,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项目,打造一批国家级、省市级旅游景点,夯实全域旅游的四梁八柱。与此同时,将名人故居、名人足迹、名人文化等元素纳入集镇改造、新农村建设,培育休闲、康养、研学等旅游业态,让群众吃上“旅游饭”。

武宁县大力发展旅游后备箱经济,推出“武宁有礼”特色文旅产品,建设线上旅游商品交易平台。黄龙源生态民宿、华夏国际旅游度假区、北湾半岛情缘谷、网球培训基地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推出高品质梦幻西海湾,常态化运营大型实景画卷水秀《遇见武宁》,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视觉盛宴中感受山水武宁的独特魅力,创新打造点睛之笔“桥中桥”,利用36个桥墩立面绘画全方位展示武宁的乡土文化和风俗民情,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长廊,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力推农旅融合,赏花、采摘、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等农旅融合项目日趋成熟,不断充实乡村旅游业态。充分挖掘“山水武宁”资源,联动美丽乡村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两茶两水”特色产业,以及林药、林蜂、菌菇等林下经济,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创成全省“美丽活力乡村+乡宿”先行县。

人才为重 聚焦“智力”赋能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生产力。一直以来,武宁县都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乡贤选树计划、培育本土文化和旅游产业人才队伍等,都是当中有效的实践。在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武宁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九江武宁县:写好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答卷

武宁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创业创新人员,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培育出了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创业创新共同体。充分发挥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在特色乡村文化旅游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武宁籍人才回家”工程,掌握乡村创新发展理念的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创业者、社会工作者等人才,建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库,全面推动文产特派员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旅游服务、农业技术等培训班,抓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提升。充分发挥“武宁博士联合会”人才高地作用,引导武宁籍在外博士发挥聪明才智,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献智出力。继续发挥好“九江学院·武宁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和“江西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武宁分院”人才平台作用,为武宁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供良策。利用“双创”协会继续培养挖掘农村实用人才,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涵盖了14个具备良好基础的产业示范村和1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25名来自县直各部门的退出现职领导干部,有丰富的脱贫攻坚实战经验,下沉一线、扎根农村。他们深入了解各自帮扶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对全县一个个节点、一个个项目进行详细考察、学习借鉴,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

正是在一批批人才的创新引领下,武宁建成以“生态旅游+养生养老”示范村庄53个,罗坪镇长水村摘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发展村”等多项桂冠。以杨梅、火龙果、辣椒等采摘为主的农旅融合项目日趋成熟,王埠花海、情缘谷、樱花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吸纳2万多名群众就业,带动脱贫1568户,受益贫困人口4898人。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武宁聚焦文化创新,探索建立一套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让企业、本地居民、民间团体、科研工作者、社会创业者齐聚武宁,共谋发展,共享发展红利的可持续合作机制,让文化产业的形式和内涵常用常新,形成了集修学研学、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产业,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让传统文化焕发产业新机。(供稿:武宁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