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节课都当作自己的“代表作” ——记南昌航空大学第八届“教学十佳”、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陈凌蕙

把每一节课都当作自己的“代表作” ——记南昌航空大学第八届“教学十佳”、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陈凌蕙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四季坚守,育万千桃李。陈凌蕙,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南昌航空大学第八届“教学十佳”。从教18年来,她获得江西省第五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二等奖,获学校教学质量奖4次,连续十年获评学校“优秀主讲教师”称号,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荣膺全国一等奖、省一等奖。

把每一节课都当作自己的“代表作” ——记南昌航空大学第八届“教学十佳”、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师陈凌蕙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陈凌蕙奋战在大学数学公共课的教学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朴实无华的人生,用自己的热爱与坚守点亮学生们的未来。

精进课堂,高效教学

陈凌蕙长期为本科生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公共基础课程。尽管每学期的教学任务重,备课工作量大,但她始终要求自己提前备一轮课,写一遍讲稿,把每一节课都当作自己的“代表作”,对每堂课都做好充分准备,争取达到最佳授课效果。在工作之余,陈凌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追求更好的高数课堂。她经常倾听其他老师的课程,学习借鉴他们优秀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公共课平台上学习精品课程的讲课方式,不断反省、总结、完善自己,开拓进取,严于律己。

大学数学学时多、理论多、内容抽象,为帮助同学们克服畏难情绪,陈凌蕙一边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边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她时常选择一些涉及实际应用或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来吸引大家的兴趣,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要达到多大的速度,才能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地送入轨道;北斗系统至少需要多少颗卫星才能实现全球定位等。这些有趣的例子,帮助同学们明白其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陈凌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强化他们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

做好“经师”,当好“人师”

“陈老师课讲得真好,教学认真、负责、耐心,课堂有思想、有温度、有爱。”这是学生对陈凌蕙最多的评价。

“我希望跟他们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关系,课堂上我们相互尊重,课下我们笑谈人生。”这是陈凌蕙理想的师生关系。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陈凌蕙采用不同方法实现教学目的。有些知识点借助案例进行讲解,而有些逻辑性、理论性较强,不宜借助案例来讲解的知识点,她则调整节奏,抓住学生的思路,适当地去捕捉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成的成就感,进而积极思考,愉快地进行研究。

陈凌蕙深知,非思政课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也能给学生成长以极大影响。如果能够以个人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来感染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课后的陈凌蕙同样亲切,当同学们遇到各方面困难时,她都会耐心帮助学生。每次期中考试结束后,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她还会找他们一一沟通,了解情况后,热情地鼓励他们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慢慢追上来。

《高等数学》是大一新生第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授课老师往往也是与他们接触最多的老师。为引导同学们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切换,除了在课堂上挖掘融入思政元素,陈凌蕙还常常在晚自习的时候,到自习教室与同学们面对面沟通,畅谈人生、答疑解惑,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学无止境,教研相长

陈凌蕙坚信,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为基础,才能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她爱学习,无论工作再忙、再累,她总要挤出时间来给自己充电。通过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她先后主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省级教改项目以及校级教改项目5项,参与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数篇;参与5部大学数学教材及教学辅导资料的编写与出版。陈凌蕙高度关注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参与建设《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的线上教学平台,参与建成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一门、省级线上一流课程一门。

陈凌蕙还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数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通过在教学案例中渗透大量理想信念、价值导向、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等育人元素,一方面丰富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又增强了知识点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进而改善了教学效果。她时常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寓德于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谨的科学作风,并厚植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实现如盐如水,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生只为一事来。陈凌蕙把教书育人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她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丝毫不敢懈怠。四时流转,岁月更迭,不变的是那爱岗敬业的心;潮涨潮落,情怀依旧,不变的那教书育人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