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自动播放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黎穗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黎穗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969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直播团队】

总监制:苏越 直播统筹:李梦丽 摄像:程曲、谭兴浩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4月2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省民政厅联合举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胜,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晖,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熊铭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先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先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胜先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晖先生,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熊铭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民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李明生先生作介绍。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

李明生: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江西民政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我省民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2022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竭尽全力保民生、保平安、保稳定,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江西民生答卷。

一是服务发展大局取得新成效。2022年,出台民政助力稳住经济发展20条措施,依托社区、社会组织等开辟就业岗位4万余个;积极助企纾困,争取11亿元专项债用于养老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清理整治,减免涉企收费5514.95万元;引导社会组织累计投入14.5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累计捐款捐物37.04亿元支持疫情防控。深入推进双“一号工程”,加快“数字民政”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二是基本民生保障迈上新台阶。2022年,及时将37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将133万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三类监测对象等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为30.2万城镇困难群众购买防贫责任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完成社会救助保障提标提补工作,为183万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加强对因灾、因疫困难群众救助,新增低保、特困对象24.1万人,实施临时救助18.05万人次。2022年全省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825元、600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分别达到1080元、780元,较2021年有较大提高。

三是养老服务供给呈现新格局。开展城市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县级和街道层面综合性养老机构覆盖率100%,社区机构和站点覆盖率91%,城市老年助餐点达到1000个。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延伸至家庭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县级失能照护中心覆盖率100%,集中收住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1.3万余名;3.7万名特困人员在敬老院集中供养,农村互助养老点覆盖86.5%的行政村,较2021年提高8.9个百分点。

四是儿童关爱保护迈出新步伐。省人大出台《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编制《江西省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和未成年人保护“十四五”规划》,出台机构内孤儿成年后转移安置政策。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行动,摸排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并建档立卡7272人。残疾孤儿和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人每月发放照料护理补贴1380元。拓展儿童关爱保护阵地,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社工站等阵地资源1300余处;建立了一支2.4万人的乡村儿童主任专职队伍。

五是移风易俗改革开启新篇章。联合7部门出台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嫁移风易俗实施方案,联合14部门出台规范整治农村高价彩礼若干措施,推广请客不随礼、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好经验,取得良好效果。颁布实施《江西省公墓管理办法》,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常态长效推进。

六是基层社会治理展现新面貌。全面推行城乡社区“365天服务不打烊”,2.1万个村(社区)全部建立错时延时服务制度;10.3万名村(社区)干部参与帮办代办服务。组织522个社区参与2022年度“幸福社区”三星级以上创评。打造南昌市西湖区“幸福圆桌会”等基层民主协商实践创新示范点。创新推进“五社联动”和乡镇社工站“六化”建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健全“两大体系”,聚焦“三类群体”,打造“四张名片”,提升“五种能力”,力争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奋力开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作出民政贡献。

一个“总体目标”即:持续树牢使命意识、全局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安全意识“六种意识”,努力建设法治民政、智慧民政、温暖民政、专业民政、勤廉民政、安全民政“六个民政”,勇当全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争当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排头兵”。

健全“两大体系”即: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两个省级文件、一张服务清单,启动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强化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监管,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健全完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抓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所有儿童福利机构实现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

保障“三类群体”即:保障社会救助对象、流浪乞讨人员和残疾人。一是强化社会救助保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等社会救助范围,牢牢守住不发生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城镇困难群众解困脱困成果,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各项救助提标提补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强化流浪乞讨人员保障。开展区域中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创新转型试点,推进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率达到100%。三是强化残疾人保障。推动每个设区市及人口较大的县建设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推动5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抓好困难重度残疾人照料托养。

打造“四张名片”即:打造五社联动、赣鄱慈善、移风易俗、地名文化名片。一是积极打造“五社联动”名片。深化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协调联动,充分加载救助、养老、儿童、残疾人等民政服务元素以及各方资源、各类阵地。引导银发人力和银发人才散发余热、发挥作用,促进二次就业,为社会多做贡献,让低龄健康老人老有所为。力争实现持证社工人数占全省总人口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万分之五),加强社工机构本土品牌建设。持续创评“幸福社区”300个以上,实现村(社区)“365天服务不打烊”全覆盖。二是积极打造赣鄱慈善名片。推动慈善组织数量增长10%以上、慈善捐赠总量增长20%以上;改革创新福彩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拓点增量,销售站点达到5800个。开展“赣鄱慈善奖”评选表彰,抓好慈善宣传月系列活动。完成省慈善总会换届工作。三是积极打造移风易俗名片。突出群众自治作用,推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加快形成“请客不随礼”“节俭办宴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风尚。始终坚持公益属性,深化巩固殡葬改革工作成果,落实好惠民殡葬五项免费政策。四是积极打造地名文化名片。充分挖掘、研究、宣传江西地名文化,对50个以上地名文化遗产进行命名。对接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行政区划设置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助力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

提升“五种能力”即:提升政治能力、管党治党能力、防范风险能力、基础保障能力、狠抓落实能力。一是着力提升政治能力。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解决全系统全领域问题和厅本级老大难问题。二是着力提升管党治党能力。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加快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及审计等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开展社会救助、殡葬、养老服务等领域专项治理。三是着力提升防范风险能力。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风险防控制度机制,坚决防范和化解疫情防控、安全生产、舆情应对、养老诈骗等各类风险。四是着力提升基础保障能力。统筹推进民政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加强基层民政阵地资源整合利用,加强民政统计和数据分析。加快江西管理职业学院恢复办学和新校区建设。推进奉新农场确权登记和规划发展。五是着力提升狠抓落实能力。持续改进作风,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创先争优,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徐承:

谢谢李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好,开始。

人民日报提问

人民日报提问

人民日报:

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请问江西民政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

李明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省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养老点位”问题,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省现有养老机构1788家、床位数18.6万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2万个。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

一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布我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从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3大方面提出30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使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能够方便可及、大致均等地获得基本养老服务。

二是启动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聚焦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失能失智专业照护机构,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大力发展“家门口的养老院、送上门的养老服务”,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相衔接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今年将新增5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1.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对1.2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区域中心敬老院,今年将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200家,着力打造乡镇敬老院2.0升级版。

三是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主要抓好公办养老机构和社会化养老机构两项改革。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人员编制、薪酬制度、价格收费等改革,将剩余床位向社会老年人开放,探索乡镇敬老院县级直管。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改革,协同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大力培育本土养老服务品牌,引导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运营。

四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依法惩处欺老虐老行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强化专业人才支撑,提升从业人员护理能力和水平;建设集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平台,加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让广大老年人生活得更安心、更静心、更舒心。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光明日报提问

光明日报提问

光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并对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请问江西民政部门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永茂

黄永茂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民政部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建立健全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划分了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几个救助圈层,运用不同救助政策实施兜底保障,形成了综合救助格局。健全了部门协调、低保标准动态调整、物价联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等机制,城乡统筹、资源融合、分类施策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实现16年连涨,2022年,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825元、600元和1080元、780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7.8%、16.5%和8.5%、16.4%,农村低保标准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从2018年的67.3%增长到72.7%,年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约110亿元。180余万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37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专项救助覆盖范围拓展到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延展救助深度。聚焦“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这一关键核心,加强救助资源统筹、信息聚合,强化基本生活救助与专项救助、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衔接,为困难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保障和服务。

二是拓宽救助广度。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完善综合考量困难群众家庭收入、财产和实际生活情况的家庭经济状况经济评估办法,研究制定低保边缘家庭财产认定条件,加大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力度,让救助政策惠及更多的困难家庭。

三是提高救助温度。研究制定社会救助窗口(站、点)服务指南,实施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持续优化办事程序、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服务类救助,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实现多渠道、多种类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

四是提升救助速度。深化社会救助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优化移动端服务,实现社会救助申请“足不出户指尖办”。推进跨部门救助业务联办,实现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破解困难群众申办救助事项需要多头跑、多门办的问题,着力提升救助效能。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提问

江西卫视:

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终端平台和载体,请问江西民政部门对于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有什么新的部署谋划?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明生

李明生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也是各类民政服务元素在基层落地终端载体。2022年以来,我省民政部门在推进基层治理中实施三大行动。一是对标“幸福江西”,打造幸福社区。在全省开展“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出台了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指标和评定规范两个省级地方标准,力争“十四五”期间,推动全省50%以上城市社区创建“幸福社区”。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行“365天服务不打烊”。指导全省2.1万个村(社区)建立错时延时服务制度,落实了干部值班、帮办代办制度。三是聚焦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大局。指导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开展了疫情防控、稳岗就业等工作,筑牢社区疫情防线,开辟社区就业岗位1.3万个。

迈进新征程,我们将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突出做好“幸福、活力、规范、减负”8个关键字,不断提升城乡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幸福”就是持续推进“幸福社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聚焦老、幼、残、困等重点群体,推动社区民生服务、公共事务和物业管理等急难愁盼问题更好解决,着力打造一批有实绩、有亮点、有品质的“幸福社区”,形成一批城乡社区治理典型品牌。

“活力”就是丰富基层民主实践,大力推广南昌西湖“幸福圆桌会”等基层民主协商模式,增强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同时,积极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志愿队伍、活力老人等群体融入社区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规范”就是全面规范社区服务和社区设置,持续推进“365天服务不打烊”,实行错时延时服务,切实解决“上班没空办、下班没人办”的群众关切问题。全面规范“村改居”、新设社区工作,协同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工程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试点,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基层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构建“15分钟生活圈”,提升村(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减负”就是全面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健全准入机制,制定村级事务清单,切实让“牌子减下去、服务提上来”,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省政府网提问

省政府网提问

省政府网:

近年来,江西省婚姻登记服务人性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能否介绍下今年江西省在婚姻登记工作方面有哪些便民惠民举措?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胜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樊胜

樊胜

婚姻登记机关作为民政系统对外服务窗口,一直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便民意识、优化办事流程,普遍提供延时、错时、预约服务,使婚姻登记更加便捷高效、暖心贴心;普遍设置结婚颁证厅和婚姻家庭辅导室,满足当事人颁证和辅导服务需求。在南昌市、上饶市实施了婚姻登记“市内通办”试点,着力解决群众“人户分离”“多地跑”的问题。今年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开创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新局面。

一是实施跨省通办。已向民政部申请“跨省通办”试点,针对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登记当事人可以凭一方居住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满足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需求。

二是改善登记场所。推动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婚姻家庭辅导室、结婚颁证厅全覆盖,支持建设集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婚俗文化宣教、结婚颁证、简约婚礼为一体的婚姻服务场所,鼓励建设户外颁证基地、婚俗文化博物馆等场所,营造舒适、温馨的登记环境。

三是深化婚姻服务。推进“互联网+婚前辅导服务”,推动各地将颁证仪式普遍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关系修复、纠纷调解等服务,探索离婚冷静期内对当事人开展婚姻危机干预。

四是优化婚恋供给。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农村适婚人员相亲联谊活动,拓宽婚恋交友渠道。进一步规范婚介服务市场秩序,维护征婚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婚介机构诚信合法经营、健康有序发展,帮助更多年轻人走进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提问

中国江西网:

请问江西省将如何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推进社会组织、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晖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晖

李晖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社会组织和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全省社会组织减少涉企收费5514.95万元,依托社会组织开辟就业岗位3万余个,招聘高校毕业生1.1万人。

2023年,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力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有效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从以下四方面发力。

一是培育壮大主体力量。配合相关部门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落实国家对社会组织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力量。推进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同步登记为慈善组织,对已登记成立的基金会等公益性社会组织引导其认定为慈善组织,力争“十四五”期间,慈善组织数量年递增10%。拓宽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的渠道和形式。

二是积极引导服务大局。组织开展“百社解千难”系列活动,动员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稳岗就业、基层社会治理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引导慈善资源、社工服务、志愿者服务基层群众,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完善“慈善救助”平台,更好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助力共同富裕。

三是努力营造慈善氛围。大力弘扬赣鄱慈善文化,结合“中华慈善日”、慈展会和“99公益日”等活动,发挥融媒体优势,宣传慈行善举,传播慈善理念,普及慈善常识,拓宽慈善“朋友圈”,鼓励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多献爱心、多行义举。擦亮“赣鄱慈善奖”这块金字招牌,宣传弘扬慈善典型事迹,讲好赣鄱慈善故事,扩大慈善工作影响力,进一步做大慈善总量。

四是持续提升监管水平。加大对社会组织指导力度,规范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持续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加快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让社会公众信任慈善,放心参与慈善。以慈善组织为重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畅通社会公众对慈善活动的监督渠道,依法及时查处慈善组织违规违法行为。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凤凰网提问

凤凰网提问

凤凰网:

请问江西民政部门如何推动新时代儿童福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熊铭

省民政厅二级巡视员熊铭

熊铭:

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特别是健全完善包括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我省儿童福利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年来,我省修订发布了《江西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困境儿童保障对象已从弃婴、孤儿覆盖到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其中,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内容从基本生活保障拓展到康复、医疗、教育等综合保障,保障标准显著提高。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残疾孤儿(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照料补贴制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制度;从去年开始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三年行动。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兜牢、织密两张网:

一是兜牢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网。我们将认真落实省政府“民生工程”,推进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提标提补,将机构养育孤儿、城乡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820元、1360元、1360元。另外,按照每人每月1380元标准为残疾孤儿和残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照料护理补贴。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推广孤弃儿童家庭式养育,加强类家庭日常服务、督导监管、精细化养育。指导督导儿童福利机构制定个性化养育照护方案和营养膳食方案,改善饮食结构,增加餐饮频次,强化营养保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院向社会残疾儿童及特殊困难家庭拓展服务。推进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网上办、掌上办”。

二是织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网。会同教育、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深化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三年行动,对各地摸排出来的重点儿童,开展监护状况和心理健康专业评估,“一人一档”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经评估存在问题的儿童,落实兜底监护、关爱服务、心理干预等帮扶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工作,加强部门间协作,全面落实困境儿童生活教育保障,整合关爱服务阵地,开展亲情陪伴、自护教育、心理辅导等“一对一”“多对一”关心关爱服务。指导各地选准配强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加强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开展“最可爱儿童主任”学习宣传活动。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徐承: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