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新闻发布会

《江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新闻发布会

自动播放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文颖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955《江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新闻发布会

【直播团队】

总监制:苏越 直播统筹:李梦丽 摄像:谭兴浩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2月17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地震局联合举行《江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新闻发布会。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承新,省司法厅立法一处处长闵辉,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公共服务处)处长许云廷,江西地震台台长肖健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和介绍《江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承新先生,省司法厅立法一处处长闵辉先生,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公共服务处)处长许云廷先生,江西地震台台长肖健先生,请他们介绍《江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欧阳承新先生作介绍。

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承新

省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欧阳承新

欧阳承新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地震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和支持江西防震减灾工作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加强地震预警管理,规范地震预警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11月17日,省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西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于2023年2月1日正式施行。下面,我就《办法》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介绍。

一、《办法》出台背景

我省地震构造环境复杂,是中东部地区地震相对活跃的省份。根据历史记录,我省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6次;近40年来发生4次。2005年,九江-瑞昌5.7级地震造成1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同时,我省地震灾害具有震源浅、影响大、灾害重等特点,极易造成“小震成灾,中震大灾,大震巨灾”。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存在较大的震灾潜在风险。

实践证明,地震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当前,我省正在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西子项目,预计2023年底完成,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地震预警能力。地震预警是敏感信息,涉及系统建设、运行管理、信息发布、传播与处置等环节,迫切需要从立法层面完善相关制度设计,为加强地震预警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二、《办法》制定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实施上位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对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保障措施等作了原则性规定,为开展地震预警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缺少具体的法律规范。考虑到地震预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有效贯彻落实上位法的要求,切实规范地震预警工作,有必要就地震预警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

二是提高减灾能力的需要。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地震预警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当前,由中国地震局主导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已在京津冀、四川、云南和福建地区实现示范运行,并初步发挥效益。例如,在去年9月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中,中国地震预警网震后6秒产出预警信息,并成功发送至专用终端和电视预警在线用户,为公众及时避险、政府高效组织抗震救灾赢得宝贵时间。高效的减灾必须通过高效的预警能力才能实现,地震预警涉及系统建设运行、预警信息产出、传播与处置等等,程序环节复杂,涉及面广,必须通过法治保障,依靠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协同行动,才能做到地震预警的高质发布和高效应对,确保地震预警发挥最大的减灾效果。

三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地震预警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相关活动必须在法律制度内开展。目前,在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实践和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及管理中仍面临一些需要规范的问题:一是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及预警信息采集、处理、发布过程中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需要统一规划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二是地震预警具有高度社会敏感性,尤其是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及处置,若没有法律手段加以规范和保障,容易引起社会混乱而影响社会安全稳定。为了规范行业管理,确保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统一性、权威性,提升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地震预警对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作用,有必要通过立法规范地震预警管理。

三、主要内容和亮点

《办法》不设章节,共23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地震预警工作责任和工作机制。一是确立基本原则和工作机制。明确地震预警工作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布的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管理和责任体系。明确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地震预警活动。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参与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地震预警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以及成果应用等活动。四是对加强地震预警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作了具体规定。

(二)规范地震预警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一是明确地震预警概念以及地震预警系统的内容。明确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可能遭受破坏的区域前,通过地震预警系统自动向相关区域发出警报的行为。明确地震预警系统包括预警监测站(网)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二是明确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的编制与实施主体。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设区的市和县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全省地震预警建设规划,编制本级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强化地震预警监测站(网)系统建设和管理。明确预警监测站(网)系统的建设、运行以及可以纳入全省地震预警系统管理的要求。同时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四是明确预警信息自动接收及应急处置装置安装范围。规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接收和播发装置;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安装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接收和应急处置装置。

(三)建立地震预警信息汇集、发布和响应机制。一是加强预警信息汇集管理。规定纳入全省地震预警系统的监测站(网)将监测数据实时传送到省地震预警中心,由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和应用分析,并提供共享服务。二是建立预警信息统一发布和多渠道播发机制。地震预警信息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向社会发布、更新或者撤销,有关媒体和单位应当配合做好向社会播发的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有关单位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四)宣传普及与避险演练。地震预警信息社会关注度高,只有正确了解地震预警知识,熟悉地震预警处置措施,才能切实取得预警实效。为此,《办法》对地震预警宣传作了相应规定:一是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广泛组织开展地震预警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震工作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指导、督促、协助有关单位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公众应急避险能力;二是加强学校对地震预警知识的普及,规定学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师生的地震安全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五)确立地震预警工作保障。一是明确资金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震预警工作纳入本级防震减灾规划,将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管理和保护。规定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地震预警系统运行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并对遭到破坏的地震预警设施和观测环境,采取紧急措施组织修复。

四、推进《办法》实施的主要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办法》的宣传。这方面还需要新闻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我们衷心希望广大媒体对《办法》进行深度宣传解读。我们也将通过网络、电视、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使全社会熟知《办法》,自觉遵守《办法》规定,依法参与地震预警活动,积极支持地震预警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我省地震预警监测台网布局,提升地震预警能力和水平。依托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方式,建成覆盖全省的地震预警播发系统。依法推动地震易发区人员密集场所安装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系统。依法推动生命线工程设施和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安装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

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办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受理群众举报投诉,积极查处违法行为,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确保《办法》的高效有力实施。为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提供高质高效地震预警服务,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我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徐承:

谢谢欧阳局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好,开始。

中国应急报提问

中国应急报提问

中国应急报:

请问《办法》规定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主体是谁?发布内容包括哪些?

省司法厅立法一处处长闵辉

省司法厅立法一处处长闵辉

闵辉: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地震预警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如果个人、企业等利用自建的地震预警系统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将会造成社会接收的信息多元和杂乱,普通民众无所适从,其结果不仅起不到减灾效果,反而容易对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地震预警信息必须统一发布。

《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地震预警信息由省人民政府授权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通过地震预警系统向社会统一发布、更新或者撤销,并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不得编造、传播虚假地震预警信息。因此,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主体只能是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按照《办法》规定,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应当包括地震震中、震级、发震时间、破坏性地震波预计到达时间、预估地震烈度等要素。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日报提问

江西日报提问

江西日报:

请问地震预警系统主要是由谁来牵头建设?企事业单位是否可以自建地震预警系统?

江西地震台台长肖健

江西地震台台长肖健

肖健: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办法》第七条规定,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以及相关要求,结合本省实际,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根据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有关单位自建的地震预警监测站(网)系统,符合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和标准的,可以纳入全省地震预警系统。

因此,省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是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牵头单位,其他单位是可以自建地震预警系统的,但只有符合规划和标准的,才可以纳入全省地震预警系统。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凤凰网提问

凤凰网提问

凤凰网:

请问江西地震预警系统建设进展情况如何?公众如何获取地震预警信息?

江西地震台台长肖健

江西地震台台长肖健

肖健: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省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组成之一。从2018年开始建设,全省行政区域内共计建设135个台站,其中包括新建53个基本站和52个一般站,在现有地震台站的基础上改造25个基准站和5个基本站。同时项目还将建设1个省级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中心,10个示范服务终端,项目建设工期5年。

目前已经完成全部土建任务、技术系统安装、服务终端布设和网络通信系统联调,正在开展软件调试和试运行前的自评估工作,计划3月份完成自评估和专家组检查,4月进入试运行,8月份完成竣工验收。

项目建成后,地震预警系统能在远场大震发生后秒级时间内实现地震参数的测定,先于地震波到达之前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预警时间;为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启动地震应急处置提供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导致的直接灾害及衍生的次生灾害损失。需要说明的是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传播与处置,必须和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协同行动,共同建设,才能实现快速和高效。随着发布渠道的拓展和社会的参与,将来公众可通过数字电视、应急大喇叭、手机APP等多种渠道获取地震预警信息。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提问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提问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后,各方如何做好响应工作?

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公共服务处)处长许云廷

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公共服务处)处长许云廷

许云廷: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地震预警工作遵循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原则。地震预警工作要取得实效,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后,各方应当按照《办法》规定,分工协作,做好响应工作。

一是《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预案及时做好采取处置措施,做好应急防范和抗震救灾工作。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建设,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工程的经营管理单位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地震应急预案或行业规程进行处置,避免或者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推动本行业人员密集场所、生命线工程和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依法安装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和地震预警应急处置系统,健全应急预案。

三是《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播发媒体,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应当自动、高效、无偿地向社会公众播发地震预警信息。这就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建立地震预警信息自动接收播发机制。

四是社会公众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要立即采取相应避险措施。《办法》第十九条就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广泛开展地震预警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指导、督促、协助有关单位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公众应急避险能力。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徐承: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