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朱 华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33%左右、居全国前列,进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预计新增千亿产业3个,总数达14个;今年预期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在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一连串发展成就令人振奋,一个个预期目标催人奋进。分组审议和讨论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项目推进等一系列有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在代表委员口中频频出现,全力以赴谋发展、你追我赶赛成绩的氛围扑面而来。
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省,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牵住创新“牛鼻子”,为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通过验收,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工程试验线竣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一年我省取得的创新成果让人刮目相看,“创新四率”提升工程更是成为首次亮相的新概念。未来五年,我省将重点围绕创新投入率、投入产出率、成果转化率、转化成功率这四大创新指标,纵深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创新成果转化等攻坚行动,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效能。
只有牢牢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赢得竞争优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这已成为与会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抓创新改天换地,不创新淘汰出局。”省政协委员、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剑深有感触地说,正是通过持续创新,搭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的三级研发体系,同步深化与科研院所的研发合作,泰豪才成长为一家总资产250亿元的高科技集团公司。为尽快弥补我省创新工作短板,他建议,各级政府应继续在支持创新上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倾斜,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让企业敢创新、愿创新。
近两年,我省已投入省级科技专项资金5.11亿元,组织实施重大重点科技项目482个,推行科研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累计发布关键技术类榜单128项、企业需求类榜单55项,榜单金额超10亿元。
“我们将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双向奔赴’,实施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在“厅长通道”接受采访时,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宋德雄描述的“三大行动”,让闻者心潮澎湃。他介绍,当前,我省正瞄准产业链供应链的“卡链处”“断链点”,通过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联合体,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目前已梳理出关键技术问题300余项。
开辟发展“新赛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培育“链主”企业,加快形成万亿级、五千亿级、千亿级“产业矩阵”,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发展产业的关键,是找准细分赛道,抓项目扩投资。赣州市南康区正是在我省细分赛道上跃马疾行的后起之秀,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家具产业,近年来还在无人机、光伏新能源、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
“报告提出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重塑‘江西制造’辉煌,我听了之后备受鼓舞、倍增干劲。”省人大代表,南康区委副书记、区长李赣兴介绍,南康区正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着力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当前,处于最强“风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莫过于锂电新能源。而我省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最好的设区市,无疑是宜春。
“我要聚焦行业痛点、产业堵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所在企业优势,深入调研、履职尽责,为推动全省锂电新能源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过去的一年,省人大代表、江西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章喜充满创业激情、干出骄人成绩。他带领团队主动融入宜春锂电新能源这个首位产业发展大势,组建江西国轩电池、锂业、矿业三大产业线和资源保障线,创造了百亿级重大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佳绩。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风起云涌的同时,我省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去年6月,九江石化89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为全省打造石化千亿产业集群打下了坚实基础。省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九江石化总厂党委书记谢道雄自豪地说,该公司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途径,以“炼化一体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推动芳烃全产业链发展。
当前,江西发展正处在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从新兴工业大省加快向新兴工业强省迈进,是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们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提供强大产业支撑。”省政协委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政策处处长曾伟的话,道出了与会代表委员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