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12年相比,赣州大余县地区生产总值由6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6.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翻番。”在11月18日“赣州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大余专场发布会上,赣州市大余县委书记韩相云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余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综合经济实力翻番 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破百亿
十年奋进,大余县坚持高质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突破,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与2012年相比,大余县地区生产总值由63.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6.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翻番,三产结构明显优化,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先进县。大力实施新材料“首位产业”、汽车零部件“主攻产业”发展战略,大余县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100亿元。
大湾区汽车配件产业基地日臻成熟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创新平台25家,悦安新材料成功上市科创板。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大力发展“3+N”农业特色产业,建成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园,引进了东进食品等“5020”项目,打造了“南安”“牡丹亭”等农业品牌。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生态康养等优势产业发展,大余丫山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公示名单,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康养基地。荣获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游客在大余县梅关古驿道赏梅花 (叶功富 摄)
大余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7%以上
十年奋进,大余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突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开展了还章江“一江清水”、森林质量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等行动。
打造了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升级版,大余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7%以上,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Ⅱ级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稳定在Ⅱ类以上。获评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重点实施32个城市项目 打造4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
十年奋进,大余县坚持城乡统筹,宜居宜业宜游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四城同创”,全力开展城市能级提升行动,重点实施了老城区综合改造、奥园城市综合体等32个城市项目,建成国家湿地公园等6个生态民生工程。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和江西省森林城市。
大余县南安镇东山村宅改示范点(吴寿生 摄)
积极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县,大力开展乡村全面振兴“三个十”攻坚行动,打造了4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了一大批美丽宜居村庄和庭院,乡村面貌脱胎换骨。坚持以交通、水利、能源项目为重点,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能源结构得到明显优化,行政村实现通车全覆盖,“三纵六横”“五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累计争资175亿元 引进重大项目256个
十年奋进,大余县坚持开放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累计形成改革制度成果225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绿色殡葬改革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介。坚持北上南下,把握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累计争资175亿元;组建招商团队,紧盯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累计引进翔鹭钨业、盛源新材料等重大项目256个,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
江西翔鹭钨业硬质合金生产车间,工人正在赶制订单
坚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打响“余快办”营商环境品牌,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推动848项服务事项进驻,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累计实现27371人脱贫 22个贫困村退出
十年奋进,大余县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保障水平实现新突破。在发展中改善民生,大余县与全国、江西省、赣州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累计实现27371人脱贫、22个贫困村退出,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养老体系更加健全,住房保障更加有力。
大余县黄龙镇大合村蔬菜种植基地,村民忙着采收贝贝小南瓜供应市场。(叶功富 摄)
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学校、医院,科教文卫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公众安全感位列江西省、赣州市第一梯队。
十年奋斗不寻常,十年跨越谱华章。大余十年风华蝶变,大余县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下一步,大余县将抢抓战略机遇,创新实干担当,全方位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建设更高层次实力活力美丽幸福城市。(文/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