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目前,实验室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正在积极开展“离子型稀土成矿理论与勘查评价”研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首批布局江西省的重点实验室就落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并非偶然。作为全国自然资源行业唯一的国家高水平A档专业群建设单位,该校深耕自然资源行业办学64年,是全国自然资源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鲜为人知的是,“赣南稀土矿发现第一人”颜定邦便是该校首届毕业生。
颜定邦,现年84岁,江西永新人。1958年建校伊始便进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地质系金属与非金属勘探专业学习,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发现者之一,获地矿部找矿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结缘地质 孜孜以求
1958年颜定邦高中毕业时,正是举国上下大办地质的高潮时期。“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一首《勘探队员之歌》响彻祖国的三川五岳,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开发矿业”的号召,纷纷要求进入地质部门工作。在这种氛围下,怀有报国之志、年方二十的热血青年颜定邦,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了刚刚成立的江西地质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前身)金属与非金属勘探专业。
江西地质学院大门
1959年,学院经过一年的理论教学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组织教学生产实习。师生们分组分赴宜春、萍乡、新余、分宜、莲花等地承担省地质局下达的普查找矿任务。颜定邦参加的是负责莲花九曲山区域的一分队。在两个多月的教学生产实习中,师生们以冲天的干劲和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胜利地完成了生产实习任务。
在校学习期间,颜定邦仅用三年时间便学完了要用五年时间才能修完的专业课程,还自修了构造地质、地球化学、成矿理论等方面的课程。在大学实习阶段已能单独带队进行矿产普查和报告编写工作,被学校评为优秀毕业生。毕业后,他坚定地选择到地质队工作。
发现稀土 震惊中外
颜定邦毕业后在江西省地质局908大队工作,一直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
1969年,颜定邦一行在对“三南”(龙南、定南、全南)地区进行伟晶岩型铌钽矿床普查与评价工作时,在进行大量的地质勘查和实验分析后,发现部分样品中铌钽元素含量不高,但是钇元素却异常富集,这一现象引起了颜定邦等地质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在随后的人工重砂鉴定时却显示含钇矿物含量很低,这与化学分析结果自相矛盾。为了证实在龙南县足洞发现的钇元素是稀土,颜定邦等地质工作者夜以继日对足洞地区的样品进行筛查。
颜定邦(左三)在龙南工作时的场景
随后,国家地质主管部门根据稀土找矿工作的发现和实验分析结果,组织了足洞稀土大会战。会战从1971年7月全面展开,至1972年3月结束,历时8个月。参与会战的有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都综合所以及江西中心实验室等单位科技人员。会战查明了矿化面积,证实了龙南足洞稀土矿床为特大型重稀土矿床,是国内外首次发现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这一发现震惊中外,是世界找矿史的一个重大突破。
“我反复检查自己,我的言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党和人民,国家需要这种矿床,这里有很好的找矿线索,为何不继续探索呢?”颜定邦回忆道,“由于我那段时间压力过大,经常整夜失眠,在山上采样筛样的时候,胃大出血而不得不住院治疗。”
“地质人都早出晚归,对家庭是充满亏欠的。” 颜定邦说。
“我爸爸只会工作,长年在野外,除了爬山找石头,没什么业余爱好和活动。”颜定邦的女儿颜莉说。
谆谆告诫 薪火相传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10月24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离子型稀土重点实验室教师、青年学者代表在江西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的支持配合下,走访看望颜定邦。学校资源环境与珠宝学院副院长柳汉丰和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吴德海分别向颜老介绍了学校地质类专业的学科建设情况和重点实验室的阶段性成果。
颜定邦向学校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年学者讲述稀土发现经过。
作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首届入学学生,颜定邦表示,在学校的学习、生产、科研让他坚定了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也掌握了地质找矿的技术技能;作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发现者之一。颜定邦对学校 “离子型稀土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进展尤为关注,当了解到实验室能为赣南离子型稀土资源勘查开发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他深感欣慰。
颜定邦满怀深情地说:“我国的地质事业自创立起,便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地质人远离繁华、甘守寂寞,将自己的知识、青春乃至生命献给了祖国的山河大地。我们学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地勘特色的院校,为全国地质行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地质‘三光荣精神’(以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一脉相承,《勘探队员之歌》代代传唱。希望大家刻苦学习、锻炼本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颜定邦回忆录手稿
颜定邦语重心长地勉励青年师生:“我把毕生心血献给了祖国的找矿事业,我只是全国众多地质工作者中的一个。我虽是龙南稀土矿区工作的参与者和主持者,但对于这个矿区的发现绝非我一个人的功劳。我的力量源泉是依靠组织、依靠群众,认真地吸取前人和同辈的智慧。希望母校师生们接续奋斗,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更大成就!”
来源: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