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 |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党的二十大 |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记者 刘 斐

民生无小事,一点一滴、一桩一件,都连着民心,系着民意。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温暖人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如何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二十大江西省代表团代表们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回望过去十年,江西民生答卷上写满了群众“稳稳的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着力解决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乡村振兴,关乎共同富裕,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摘掉了贫困帽子,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富湾村铺展开来。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30万元;全村有230亩脐橙、2000余亩油茶,实现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惠及4个组230余人的通组路顺利通车……上犹县安和乡富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康宽军代表用一串串饱含民生温度的数字,细说富湾村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

一个个村庄的民生新变化,汇聚成赣鄱大地上美好生活的新景象。“我将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竭尽所能带领乡亲们用好发展机遇,探索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加快推动产业提档再升级,让村里的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康宽军信心百倍。

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在江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的持续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聚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着力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统筹解决“有学上”和“上好学”、“入公办园难”和“入民办园贵”等矛盾,聚焦破解急难愁盼教育问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近年来,我们探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将相对富余的学科教师交流到其他紧缺学校和乡村学校,带来的效果就是全市农村小学回流了2640名学生,中学回流了1863名学生,农村重点中学升学率平均提升15.43%,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鹰潭市委书记许南吉代表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许南吉说,下一步,鹰潭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鹰潭实际,深入思考,系统谋划,全方位推动鹰潭教育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医疗,关乎群众健康,是民生之需、幸福之基。

全省医院从548家增加到939家;25项高频次医保业务全部接入“赣服通”;异地就医网上备案、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一项项优质医疗服务,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医疗举措,为我省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居民可以直接在社区备案异地就医,从而实现跨省刷卡。社区还配备了政务服务一体机,可以办理信息查询、医疗消费查询、参保证明打印等20项医保业务。”南丰县琴城镇琴台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小娟代表说,得益于医保业务下沉的便民政策,如今社区居民办理医保业务可实现“少跑腿”,甚至“零跑腿”。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黄小娟深有感触。她说,将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民生关切带回社区,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民生答卷更加暖心,让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让我们怀着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不变追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做,一年接着一年干。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笑容绽放在人们脸上,有更多温暖流进人们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