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嗣海 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南昌航空大学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江西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在高校组织开展“双融双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围绕学校党建工作融入江西省工作大局、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积极构建“五个一”“双融双育”工作体系,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贡献南航智慧与力量。
围绕发展主线,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把党建与中心工作和“双一流”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发挥把方向、管大局的功能。近年来召开四次党委全委扩大会,分别谋划强化航空特色、“十四五”发展规划、服务区域攻坚等“六大攻坚”行动、江西省高校综合考核。夯实基层组织,着眼发挥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与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133”工程、深化党建“三化”建设、创建党建品牌、建设党建创新实践中心,积极创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在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上取得新的突破。提升“双一流”建设水平,拉高标杆、放大坐标,对标国家“双一流”大学。
突出育人根本,以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大思政”育人格局,建立党政同责组织机构,党政联动协同育人;构建校院两级联系学生机制,上下联动协同育人;打通课程思政“最后一公里”,思政、通识、专业课协同育人;注重价值引领与活动开展相结合,文化活动与文明实践协同育人;传统传播手段与新媒体融合,线上线下联动协同育人;构建学生思政的责任矩阵和任务矩阵,落实“三全育人”和“十大体系”。实施个性化育人方案,开展“立德树人提升年”活动,实施“学在昌航”“一生一方案”制度;实施校内拔尖人才托举工程,深化青年人才“1+1+1”一师一方案培育计划。
打造党建品牌,以航空报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航空国防基因这一特色优势,打造“航空报国精神育人123工程”党建品牌,形成“1+N”相互支撑的校、院两级党建工作品牌体系。坚持用航空报国精神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围绕航空主干学科和特色学科,加大“高精尖”人才引进力度的政策支持,将航空报国精神融入师德师风教育,构建“三阶段三融合”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持续选派青年教师到航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坚持用航空报国精神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建校70年来,学校始终秉持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用“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引领学生,用“团结自强、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激励学生。进入新时代,学校深度挖掘航空报国精神的育人功能,构建通识课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相互贯通的文化育人体系。
彰显服务贡献,以特色优势助力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践行“在江西、姓江西、靠江西,更要为江西”的使命担当,把服务贡献彰显纳入学校的办学发展目标。加强与地方、省内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围绕“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服务区域攻坚等“六大攻坚行动”;实施一个学院至少服务一个产业、一个区域和N个重点企业的“1+1+N”服务区域行动计划;近年来,与省内企事业单位共同策划承担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达120余项,有力助推了江西省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立数字经济报告团,实施服务数字经济“七个一”行动,报告团成员在吉安、宜春近30多个市县区进行宣讲。成立省情教育中心,开展“地方周”活动,宣讲江西各地的发展、产业和人才政策,推动更多老师走上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留赣率。
强化制度建设,以完善机制保障“双融双育”活动实效。建立“1+1+1”党建共建机制,推进每个学院党委与一个省内企事业单位、一个省内外航空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联学共学,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技术攻关。完善结对联系工作机制,建立校领导联系师生、联系班级等“十联系”制度,搭建“书记面对面”“校长约吧”等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师生动态,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办法和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将服务区域发展成效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实绩考核,实行量化考核。健全及时奖励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部门亮点工作和工作失误评定,激励干部在服务“六个江西”中作示范、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