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信江鹰潭段藻类聚集。9月20日,在信江河畔,记者看到河面上一台大型藻水分离设备正在紧张作业当中。该设备采用全新治理蓝藻水华的技术工艺——“石墨烯微絮凝藻水分离技术”,可在蓝藻的全生长周期不间断地进行收集治理,能够有效控制蓝藻水华聚集。
这只是我市多措并举治理藻类聚集的一个缩影。自藻类聚集现象发现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蓝藻应急处置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了市防控专班,之后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治藻工作,坚持定期部署调度。
持续实施拦截打捞。组织市城管局、沿江各区(市)对藻类汇集区、水源地取水口、支流汇入口、红卫坝、界牌水利枢纽、贵溪弋阳交界处等重点区域架设密织网拦截,日最大出动打捞船只120余艘近400人次。购买机械打捞船5艘,租赁大型藻水分离设备、加压控藻船各2台并开展作业。
积极开展生物处置。 通过人工泼洒、无人机喷洒等形式,对藻类汇集区和重点区域投放絮凝剂、生物抑制剂等,进一步抑制和消杀蓝藻。推广生物操纵,市农粮局及沿河区(市)总计投放食藻鲢鳙3万余斤。
同步溯源排查。 以藻类汇集区为重点,沿河沿线开展溯源排查,重点排查污水处理厂、涉水工业企业等达标排放情况,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排查沿江各类集中式污水处理厂9座、工业企业80余家、信江支流8条。截至目前,未发现异常排污情况。
科学调水放水。积极协商信江上游加大下泄流量,加强生态补水;择机开展人工增雨;加大界牌水利枢纽下泄流量,提升信江河水流速,减缓藻类繁殖。
持续加密监测。生态环境、水文、卫健、供水等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坚持开展加密采样检测,持续动态掌握信江水质、藻类密度、水厂出水和水龙头水质等情况。据市供水集团介绍,目前,城市自来水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2019年8月,鹰潭市中心城区江南水厂饮用水取水口已正式迁建至信江河贵溪弋阳交界河段,藻类聚集程度明显好于下游水域。目前,有关主管部门大力督促相关自来水厂调整制水工艺,全力保障城市供水。
据市水利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我市已成立了一支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信江饶河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技术组,实时研判信江藻类聚集发展趋势。在各地、各部门积极努力下,蓝藻水华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结合未来一段时间天气等因素,一段时期内蓝藻水华现象仍会持续存在。根据专家综合研判,随着气候转入深秋、气温下降及营养盐成分的变化,藻类聚集现象有望逐渐减轻。
来源:鹰潭日报社 记者 俞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