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均由 省政府网薛声军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904期:【江西这十年】省文旅厅副厅长黄小蓉发布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题新闻
【直播团队】
总监制:毛宁 直播统筹:李梦丽 信息采集:胡珊珊 摄像:胡一超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9月22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行“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题)。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小蓉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万一君,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陶涛,省文旅厅产业发展处处长邓晓明,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王琴红,省文旅厅文物保护处处长邓明华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江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现在举行系列发布会第二十四场,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小蓉女士,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万一君女士,公共服务处处长陶涛先生,产业发展处处长邓晓明先生,资源开发处处长王琴红女士,文物保护处处长邓明华先生,请他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黄小蓉女士作介绍。
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小蓉
黄小蓉: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十分感谢各位记者长期以来对我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我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江西文旅十年发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文旅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不断做“强”红色、擦“亮”古色、打“响”绿色,推动文旅工作与时代同频共振,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为奋力谱写幸福美丽现代化江西新篇章贡献文旅力量。
一、这十年,我们高举旗帜、牢记使命,文旅工作彰显“新担当”
一是国家战略示范引领。2012年国家实施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我省积极响应,大力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5亿元,支持8个设区市54个县750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成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样板工程;2019年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成为国家设立的第一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加快推进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36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规划正加快编制。
二是重大政策持续推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等20多个重要文件;编制了《江西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西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10多个发展规划;制定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江西省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等4部地方性法规。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划的制定实施,为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理清了思路、增添了动力,强化了保障。
三是重大活动出新出彩。从2014年起,我省连续9年举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一城接着一城办,一年接着一年办,办一会兴一地,成为促进江西旅游资源转化、发展转型、动能转换的重要平台。“全国采茶戏汇演”“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落户江西,成功举办三届“江西艺术节”,打造了我省集中展示文艺创作成果和提升艺术创作生产整体水平的重要平台。
二、这十年,我们歌颂祖国、讴歌时代,艺术创作勇攀“新高峰”
十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艺术创作机制体制,创作了一批有筋骨、有温度的精品力作:歌剧《回家》、赣南采茶歌舞剧《永远的歌谣》分别获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话剧《生如夏花》分别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化剧目奖,《一个人的长征》主演杨俊荣获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话剧《遥远的乡土》、赣剧《邯郸记》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一个人的长征》《八子参军》等作品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精品创作重点扶持名单,其中,《八子参军》于2021年通过海外线上平台播出,成为我省首部走出国门的红色题材大剧。同时,我们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旅游演艺精品不断,推出《梦里老家》《寻梦龙虎山》《寻梦滕王阁》《尚镇CHINA》等一批深受游客喜爱的大型实景演出。
三、这十年,我们守正创新、赓续血脉,遗产保护焕发“新活力”
我们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文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全国率先实施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率先探索研究红色标语普查保护利用;实施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鹰潭大上清宫遗址等一批重大考古发掘项目,推进御窑厂遗址、吉州窑遗址、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等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率先启动省级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将文物安全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和文明城市负面清单。十年来,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52处增加到160处,博物馆由98家增加到195家,其中,等级博物馆有61家,全国排名第六;累计获得全国十大博物馆陈展精品奖10个。十年来,全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从46项增至8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35人增至69人;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3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四、这十年,我们实干为民、服务惠民,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新升级”
一是资金保障持续加大。十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从2012年的9.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6亿元,省级专项资金从2012年的5.0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8.1亿元,为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入30亿元建成规模居全国前列的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省科技馆新馆,“三馆合一”的江西省文化中心,建设总规模24.75万平方米,成为江西文化的新地标,老百姓心中的“城市会客厅”。
三是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省公共美术馆46个、公共图书馆113个、文化馆113个、文化站156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686个,全省文化馆、公共图书馆覆盖率达100%,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初步建成。一批融合图书阅读、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态的新型文化空间已建成;一批智慧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在加快推进。
四是文化惠民深入人心。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各级文化场馆主题展览亮点纷呈,全省各级文化馆(站)、文艺院团组织送戏下乡、进社区等群众性文艺活动,从2012年的1.5万场增加至2021年的6.9万场,活动参与人数从2012年的736.6万人次增至3082万人次。
五是智慧文旅提质升级。“一部手机游江西”项目基本建成,“云游江西”平台用户突破1000万,用户数居全国前列,“云游江西”平台和“智慧监管”平台双双获得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出台智慧景区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组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陶瓷科技创新联合体。
五、这十年,我们聚焦发展、转型升级,文旅产业取得“新效能”
十年来,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由2亿人次增至7.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由1400亿元增至6770亿元,文化产业收入由1460.25亿元增至2967.92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上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十年来,我省5A景区由3家增至14家,数量并列全国第6;4A景区由33家增至212家,处全国第一梯队。十年来,我省成功创建7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数量并列全国第2;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数量并列全国第5;5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10条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推荐;11个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5个城市成功创建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此外,我们创新模式,充分激活“县域活力”,在全国率先开展“百县百日”“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活动,累计发动近8万家文旅企业参与,开展2万余场活动,有力提振了企业信心,推动了文旅市场加快复苏。
六、这十年,我们开放交流、拓展市场,“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实现“新提升”
十年来,我们持续推动文化走出去,积极推进省部共建葡萄牙里斯本中国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先后组织江西省艺术团赴美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十年来,我们持续实施旅游品牌提升计划,“江西风景独好”“全国学子嘉游赣”“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等旅游品牌深入人心;“江西风景独好”媒体矩阵号多次上榜全国省级文旅新媒体传播力指数、全国省级文化和旅游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指数前10名榜单;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旅游推介会、赣湘红色旅游推介会、“红土情深˙嘉游赣”系列省外宣传推介会、“百万学子研学游”等系列活动,声势浩大,不断增强江西文化旅游传播力和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六个江西”为奋斗目标,按照“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持之以恒铸文化之魂、强文化之基、兴文化之业,加快建设更具创造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省;推动红色旅游持续领跑全国,聚焦打造“五大目的地”,建设旅游强省,奋力谱写赣鄱文旅繁荣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徐承:
谢谢黄厅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好,开始。
央广网提问
央广网: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刚才,黄厅长介绍了这十年江西文艺取得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在剧目打造上,涌现了《一个人的长征》等一大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请问江西在抓精品创作上具体有哪些举措?
省文旅厅艺术处处长万一君
万一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十年来,我们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引下,大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精品力作和经典之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刚刚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实现了自2010年将“文华表演奖”单独评比以来,我省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正全力冲刺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主要做法可归为几点。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确立全省的重点剧目,然后集中火力、持续用力,努力做到“抓一部、成一部”。《一个人的长征》从2019年开始就着手谋划,为使之成为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与文旅部反复沟通,积极征询全国权威专家意见,力邀全国一流主创团队参加,立足院团的实际和演员的自身条件量身定做,选择适合赣南采茶戏展示表演技能的故事,并多次率赣州方面与主创团队就剧本创作、剧目排演、开展评论、宣传推广等重大问题面对面专题谋划,并将其纳入江西文化艺术基金重点项目扶持。我厅的全程深度介入、靠前指挥引导、定期调度联络、经费助力支持,为该剧目攀登上全国艺术精品高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保持高位推动。省委宣传部对重点文艺剧目创作高度重视,部负责同志多次过问、定期调度;作为项目主体,赣州市将创排该剧列入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并累计投入800余万元用于剧目创排。该剧一经首演,就得到业内专家和社会的普遍好评,称其为“无愧于当下红色题材的高光突破”。主创团队在汇集多方专家意见后,对该剧又进行了多次打磨提升,为冲击国家级奖项做好充分准备。该剧立上舞台后,多次入选国家级扶持(展演)项目,其中入选的《国家艺术基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舞台剧和作品主题创作资助项目》,列戏曲类排名第一(该项目立项率为5.9%),为我省唯一入选大戏。
三是加大创作扶持。本月刚刚结束的第八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二届玉茗花戏剧节,历时24天,汇聚了省内64个院团,从全省110多台剧目中精选出大戏24场、小戏13台(48部)奉献给广大观众。这样繁荣的艺术创作景象与江西文化艺术基金的设立密不可分,有效地调动了文艺院团创作生产的积极性。近几年涌现出的《一个人的长征》《红楼梦》《山茶花开》等优秀作品,都是艺术基金扶持的结果。
四是注重宣传推广。玉茗花戏剧节所有演出剧目,我们都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直播宣传。还以《一个人的长征》为例,线下,利用“茶香中国”第二届全国采茶戏汇演、世界赣商大会、江西艺术节等平台积极开展巡演活动;线上,先后在国家艺术基金直播平台、央视戏曲频道等国家级平台展播,我厅也在“江西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开辟【剧评专栏】,连载十余个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相关评论文章24篇,截至目前,该剧共巡演45场,在学习强国、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系列短视频610多个,观演群众达200余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中国旅游报提问
中国旅游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持续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引领群众文化生活的?
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处长陶涛
陶涛: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从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出发,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江西少儿艺术节、“书香赣鄱”全民阅读、赣鄱群星奖、赣图大讲堂、百姓大舞台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这些品牌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化素质,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越来越强。
一是完善服务网络。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速布局。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利。
二是坚持正确导向。群众文化活动始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如赣鄱群星奖作品《又见红军岩》用歌声深情缅怀“赤岩阻击战”中牺牲的21位烈士、《一元厨房》讲述了“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感人事迹;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节作品主要集中在弘扬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反映抗击新冠疫情、决战脱贫攻坚等方面。
三是持续开展活动。赣鄱群星奖、江西少儿艺术节都是每三年举办1次,至今分别成功举办四届、十三届。“书香赣鄱”全民阅读暨“读好书”活动已连续开展12年。顺应新时代群众要求,百姓大舞台、广场舞集中展演等活动每年举办;赣州、上饶等地也每年开展文化惠民周活动,精心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四是群众广泛参与。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活动主体,“百姓大舞台,大家一起来”群众零门槛报名,优秀节目免费登台,群众免费观看;“村晚”是“百姓导、百姓演、百姓看”,让当地群众走上属于自己的舞台。运用网络直播,让文化活动成果由更多群众共享。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日报提问
江西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2020年以来,旅游业遭受了疫情巨大冲击,请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们如何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扩容,助力江西省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文旅厅产业发展处处长邓晓明
邓晓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发展阶段,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扩容,助力我省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厅围绕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动摇,通过探索开展“双百”系列文旅消费季活动,全面强化产业思维加快创新产品、业态、模式,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振兴。从“百县百日”到“百城百夜”,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一手抓输血,一手抓造血。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给文旅企业带来的冲击,一方面为企业纾困发展“输血”,结合实际出台系列助企纾困帮扶政策,实施金融帮扶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金融服务团成员单位中17家金融机构累计为我省文旅企业发放贷款2580笔,共545.3904亿元。暂退旅行社质保金2.55亿,比例达98%;另一方面,以数字文旅为抓手开展“双创计划”为企业发展“造血”。探索建立江西文化元素库,引导快消品品牌企业与我省文旅企业合作共赢、双向赋能。截至8月底,全省已征集350项文化元素,105个双创项目,梳理对接500余家快消品企业,达成意向合作项目68个。
二是一手抓白天,一手抓黑夜。突出“白天”,引导全省各地依托重点商圈、文旅消费场所等开展各类美食节、购物节、艺术节等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和让利优惠活动。去年“百县百日”消费季发动67937家企业参与,累计开展16367场文旅消费促进活动。聚焦“夜间”,培育多元文旅消费“夜”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今年8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我省6家入选,入选个数中部第一、全国第二。综合第一批入选情况,共计有11家,总数中部第一、全国第三。同时,今年我们深化开展“百城百夜”文旅消费季活动,8月全省举办4252场“夜演、夜游、夜购、夜品、夜娱、夜宿”等特色夜间文旅消费活动,不断扩大优质夜间文旅消费供给。
三是一手抓线上,一手抓线下。线上联动国内知名OTA、直播平台,持续开展线上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引导1500多家企业,上线超6000款的产品,开展直播带货大赛330余场,仅去年的一场直播大赛10个小时全省销售额达1.99亿,转换率达98.6%。今年的“1+1”文旅消费促进计划,引导市场主体开发二消产品,通过热门产品+二消产品、刚需产品+二消产品等形式进行线上组合营销。8月首轮积分赛,全省100个县区(市)在携程等五大平台上线组合产品4036个,完成销售总额2281.14万元;线下引导各地联动国内、省内重点文化和旅游企业等开展各项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截止8月底,“百城百夜”消费季活动已发动26491家文旅企业参与,折合让利共计14.06亿。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继续探索好、开展好“双百”文旅消费季等系列活动,推动全省文旅业态加快升级、文旅产业加快复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江西电台提问
江西电台:
江西红色旅游起步很早,发展很快,一直示范领跑全国。请问,下一步江西如何进一步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推进红色基因传承?
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处长王琴红
王琴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江西“山林好,历史红”,是彪炳史册的红色热土,更是“新长征再出发”的号角吹响地。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丰厚的红色资源,是我们这代人光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十年来,江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旅游强省”战略,着力保护革命文物、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彰显红色文化的时代魅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守正创新,努力推动江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贯彻实施《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统筹推进湘鄂赣、井冈山、闽浙赣、原中央苏区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编制,策划实施一批延续性、示范性、创新性的革命旧址保护修缮项目;开展江西省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和命名工作。
二是深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策划、推介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线上线下融合的革命文物展览精品;组织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讲解员进校园、“同上一堂思政课——走进红色场馆,汲取奋进力量”等活动,打造红色教育培训“江西品牌”,传承红色基因。
三是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实施《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评选规范》《红色旅游优质服务示范景区评定标准》;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打造长征文化线路品牌;培养高素质导游队伍,讲好江西红色故事;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区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
四是促进红色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等关联业态深度融合;拓展红色旅游产业链,支持南昌、井冈山、瑞金、安源、于都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持续唱响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品牌,提升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影响力,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等红色旅游合作机制,持续引领推动全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香港大公报提问
香港大公报:
江西考古近十年来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有哪些重要发现?这些发现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省文旅厅文物保护处处长邓明华
邓明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考古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乐平南窑遗址、鹰潭大上清宫遗址等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特别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囊括考古领域所有奖项,在科技考古、公众考古等方面成为全国“典范”。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过渡地带,自古就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沃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十年来,我们主动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重大项目,推进区域文明进程研究,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
在旧石器时代,我们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安义舒家垄遗址,将江西人类史上溯至50万年前。在潦河流域网纹红土地层中发现手斧工具,填补了华南手斧工业空间分布上的空白。在清江盆地发现大量小型石片石器工业遗址,揭示了南方地区石器工业转变和南北方人群迁徙交流等过程。
在新石器时代,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现了迄今世界上年代最早距今约2万年的陶器和距今约1万2千年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植硅石,实证了江西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获评“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靖安老虎墩遗址发现了长江中游地区年代最早的彩陶和我国迄今最早的火葬墓,宜黄锅底山、金溪釜山遗址等考古发掘和抚河流域、清江盆地的考古调查,为完善我省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夏商周时期,九江荞麦岭遗址发现的众多遗迹和二里头时期文化器物,对于研究长江中游南岸地区夏商文化南渐和江西地区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樟树国字山墓葬填补了我省东周时期考古的诸多空白,对研究“吴头楚尾”的江西区域演变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直接证据。
我们在其他历史时期的考古重要发现也是层出不穷。此外,还积极参与“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等“考古中国”重大课题,不断深化区域文化变迁和文明进程研究,为做好我省中华文明探源工作奠定了基础。
江西的考古工作将围绕实证“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加快推进江西早期文明进程研究,推动考古成果阐释转化,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江西力量。再次感谢大家对江西考古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徐承: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