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婉婷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8月25日,出伏,宣告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正式谢幕。当日下午,南昌的阳光依旧炙热,台风“马鞍”暂未过多影响这座城市。气象数据显示,8月以来,南昌的降雨量为零。这也导致赣江滩干水浅,接近历史最低水位。从江畔高处放眼望去,只见赣江河床裸露,宽阔的江面被分割出一片片“内湖”,凸显的河床形成一条条天然江堤,让赣江两岸的距离感觉更近。
赣江到底被晒成啥样,市民又如何在江滩休闲消暑?8月24日,江南都市报记者在赣江南昌段多个点位进行采访。
赣江秋水广场段,河床裸露
赣江“烤”成啥样?
江面被分割出片片“内湖”
今年6月中旬以来,全省降雨稀少,境内5条主要河流的水位持续下降,特别是赣江中下游跌破历史最低水位。8月25日,据江西省水利厅省水文监测中心数据,截至当日下午3时,赣江南昌段水位为11.34米,接近2019年12月17日的历史最低水位(10.97米)。
从江岸高处远眺,可见赣江河床裸露,干涸的河床将赣江分割成片片“内湖”。晚上9时许,夜幕将赣江笼罩,风裹挟着江畔的细沙,吹向岸边的游客。“内湖”的水面也随风荡漾,泛起层层波纹,撞击着岸边裸露的石块,激起水花。在两岸灯光的映衬下,“内湖”岸边的波纹和浪花被点亮,煞是好看。
大人带着小孩在江边玩耍
东西两岸距离“感觉近了”
分割“内湖”的,除了通往江心洲的人造石堤外,还有由裸露河床形成的一条条天然江堤。走在天然江堤上,周围波光粼粼,脚下江沙金光闪烁,很容易让人想起“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句子。
沿着天然江堤往江心洲走去,走得越远,砂石就越“细腻”,甚至还有地方存留着江水拍打后形成的波纹印迹。持续的高温天气虽让河床露出,却挡不住小草的“野蛮生长”——它们点缀着一条条江堤,像是行道绿植。
“好难得!我们在这里拍照‘打卡’。”江堤最深处,市民三五成群,用手机、相机与江景合影留念。在他们的取景框里,赣江东西两岸距离感觉近了很多。
两名小女孩在玩沙子
滩干水浅处有大片龟裂
南昌大桥临近江堤处,一座座桥墩主体完全露出水面,江水退至距离堤岸约100米的地方。
“赣江南昌段现在已经滩干水浅,巡逻船不但难以靠岸,还非常容易搁浅。”南昌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水上巡逻大队大队长万基敏介绍,如今巡逻船只能勉强在主航道通行。
在傩文化广场附近,赣江浅黄色滩涂出现大片龟裂,面积约半个足球场大小。部分土地形成的裂缝宽度,可以容下两根手指。在龟裂的滩涂上,有死鱼、蚌壳零星散落。
用泥块垒出的“塔”
赣江“枯”中有乐
01
捞螺蛳摸河蚌
捞螺蛳和河蚌
赣江裸露的河床,如今成为钓鱼爱好者的新去处。日落之后,不少人带着钓具、水桶和小马扎,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
记者发现,部分垂钓者“一人两竿”,甚至还有“一人四竿”的。“一人多竿、多线多钩、单线多钩、长线多钩等行为,都是违法垂钓,必须禁止。”万基敏告诉记者,赣江南昌段早已全面退捕,绝不允许打着“休闲、娱乐”的幌子进行生产性、掠夺性垂钓。
在“南昌之星”广场东面的赣江岸边,不少市民带着小桶、捞网、救生圈等装备,前来“赶江”:他们顺着水势将捞网撒向江里,总能收获大把大把的螺蛳。
“妈妈,我捡到啦!”一名小男孩双脚浸在水中,将手中的河蚌高高举起,兴奋地向身边的妈妈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在他附近,一名男子也捡到了不少河蚌,一一放入所携带的编织袋。
收获不少河蚌
志愿者劝阻“野泳”
“江边坡陡,容易发生溺水事故,请家长看管好自己的小孩。下水请携带救生圈,禁止青少年独自下水……”傍晚,从世贸路秋水广场入口处的楼梯走入河堤,远处传来蓝豹救援队志愿者的喇叭声,提醒来此游玩的市民注意安全。
一名志愿者告诉记者,尽管赣江因旱情形成了一处处浅滩,看似安全,但部分水域仍有暗流漩涡,极易发生溺水事故。许多志愿者在野泳高峰时间段沿江堤巡查,反复提醒市民注意安全,避免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