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身情绪
这孩子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我该怎么办?当亲子沟通中出现焦虑、愤怒等情绪,家长不要回避,而应去正视这些情绪。只有对自己的情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出正确判断或决策。
对自身情绪反省
需要谨记,骂孩子甚至打孩子都不能解决问题。梳理自己的思路,弄清问题本质,这是迈向成功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不过,如果没有压制住自身的不良情绪,也不要过度自责。情绪发泄之后,更重要的是找出产生矛盾的根源,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缓和亲子矛盾。脾气来的时候,要学会“慢处理”。比如说话和做出行动之前先等待3秒钟。可以尝试先深呼吸,然后问自己:“我这是怎么了?我想要什么?我现在是什么感受?”
自我情绪调控
相比认识和反省自身情绪,积极妥善地调控情绪更为重要。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二步。可以通过自我安慰来调控与安抚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通过适度的运动、听音乐、练习书法、弹奏乐器等,平复自己的情绪。
家长对于情绪的控制,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帮助孩子也能够拥有管理情绪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对孩子无原则妥协,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鼓励孩子实现目标。一旦孩子有进步或达到既定目标,要及时给与激励等正向反馈。
识别孩子的情绪
认识到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是迈向成功的第三步。通过孩子细微的表情、动作,敏锐地感受到孩子的需求与欲望,能分享其喜怒哀乐。不同个性特征、年龄阶段、成长经历等也会影响孩子情绪的表达。家长一般能够识别出孩子情绪的变化,建议尝试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客观分析、理解孩子的情感,对孩子的处境感同身受,而不是简单说教。
疏导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后,家长要及时反馈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刚才对妈妈(或爸爸)发脾气了,妈妈(或爸爸)很难受也很担心,使孩子明白情绪会对别人造成影响。家长还可和孩子通过涂鸦、游戏或室内运动、音乐欣赏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待孩子稳定心神后,与孩子沟通交流,慢慢平复孩子的情绪。
青春期的孩子有可能比较冲动,或者不愿意交流。家长帮助孩子平息情绪的时候要将自己当成他们的朋友,跟孩子共情,切身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功夫都在日常
其实,家庭氛围的营造和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需要长期的积累。家长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提高自己和孩子的心理韧性。例如,心理学上有一种“乐观ABCDE模式”,其核心观点是,客观事件本身并不一定对人产生压力,而在于个体如何看待和处理事件。
孩子在家上网课,家长应避免对孩子过多关注,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自主学习。尊重和关心孩子,如果发现错误,要采用适当方式指出。当孩子已经意识到了错误时,应给予关心和提醒,而不是一味地指责。给孩子一点时间,使他们自觉反省和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强求马上改变。善于发现孩子的亮点,当他们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家庭与学校支持
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沟通困难时,可充分发挥家庭另一半的力量,通过另一半搭设沟通桥梁来调和矛盾。或寻求学校老师的支持,必要时还可以向心理专业人员咨询。
家长的行为往往对孩子有示范作用,要营造健康氛围,如一起锻炼、游戏和共担家务,以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带头示范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起居规律、锻炼积极、心态平和等。需要提醒的是:不良情绪的发生一般都是暂时的,如果焦虑、抑郁等持续时间比较长,比如两周以上,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