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谭兴浩 摄)
江西有声新闻发布厅第787期:省水利厅副厅长廖瑞钊发布江西水土保持工作新闻
【凤凰网江西频道|信息日报新直播团队】
总监制:毛宁 直播统筹:李梦丽 信息采集:胡珊珊 摄像:谭兴浩
直播热线:0791-86847839
3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联合召开“汲取智慧力量 书写精彩华章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力促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廖瑞钊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胡建民,省水利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新发,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黄菊兰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黎穗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水利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廖瑞钊先生,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胡建民先生,省水利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新发先生,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黄菊兰女士,请他们介绍我省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廖瑞钊先生作介绍。
省水利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廖瑞钊(黎穗 摄)
廖瑞钊: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记者朋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关情况。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我省一贯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全省水利系统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理念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个介绍:
一、江西水土流失总体情况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江西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一度达到4.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7.7%,占山地面积的46%,是历史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时期。根据水利部动态监测结果,2020年我省水土流失面积仍有2.36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14.13%。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水土流失面积在50万亩以上的县、市有24个,其中100万亩以上县、市有4个。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局部严重的状况仍然存在。全省现有崩岗近4万座,崩岗侵蚀区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侵蚀量惊人,治理的难度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二、江西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便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上世纪50年代,赣县区三溪乡在治理崩岗方面获国务院“让沙洲变良田,叫崩岗长青树”的锦旗嘉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探索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之路。1991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我省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依法防治的轨道。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水利部门按照水利部、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方位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步入快车道,为江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层制度设计稳步构建
省人大修订并颁布《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省直有关单位制定《江西省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人员组成方案及工作规则》《江西省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我省水土保持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建立了各级水土保持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出台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压实了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水土保持职责。以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为抓手,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
统筹完善规划前期工作,《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经省政府批复实施,全省11个设区市和51个县(市、区)编制了本级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省2025年、2030年、2035年、2050年水土保持率目标值得到水利部确认,市、县分解方案将于近期完成,初步形成了以水土保持率统领水土保持各项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最严格水土保持监管态势逐步形成
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归根结底是人的不合理活动和生产方式造成的。只有控制住人的错误行为,切实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增量,水土流失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形成一套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协调、以《水土保持法》为核心、系统完备、务实管用的水土保持监管制度体系。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水土保持政务服务,全面推行承诺制与水土保持区域评估,联合税务部门开发“非税收入互联互通平台”并上线运行,水土保持补偿费可以线上缴费,实现一次不跑,助力“五型”政府建设。
按照“发现问题、认定问题、整改问题”的程序以及“应批尽批、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应罚尽罚、应验尽验”的原则,构建水土保持“三纵五横”监管体系,严抓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共批复17428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4580个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通过验收,开展监督检查41144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项目1000余起。我省在2017、2018年实施“天地一体化”监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于2019年起实现遥感监管省域全覆盖,采取“天上看、地面查、现场核”的方式,持续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2019—2021年我省通过遥感监管共认定并查处整改了违法违规项目12525个。
开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风力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执法专项行动、河湖卫士综合监督执法行动、矿山水土保持整治等一系列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一批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态势逐步形成。同时,生产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法律意识显著增强,能够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创建全南县天排山风电场等一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国家示范工程。全省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项目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我省贯彻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探索推动建立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机制,系统施策、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牵引,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74.42平方公里,年均治理面积1552.7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维护我省“五河一湖”健康生命,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人居环境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上犹县园村、宁都县勾刀咀、武宁县长水等一批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生态产业型、生态宜居型和生态观光型小流域,在重点治理小流域内新建高效种植基地450个,助力3.65万群众实现脱贫致富。通过治理水土流失,许多地方率先实现农村美、百姓富、生态优的目标,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分享到生态建设的“红利”。
(四)水土流失严重状况得到总体改善
根据水利部动态监测结果,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已由上世纪80年代末最严重时的4.62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020年的2.36万平方公里,减少2.2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由27.7%下降到14.1%,减少13.6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强度明显下降,强烈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比例由上世纪80年代末的18.52%下降到2020年的2.65%。当前,我省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成以上。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持续“双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2016—2020年度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
曾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江南红色沙漠”的赣州市,经过40多年的综合治理,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之路,水土流失面积由1980年的11187平方公里下降到2020年的6949平方公里,净减少4238平方公里。
(五)改革创新与示范创建持续突破
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探索建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多元投入机制,我省经验得到水利部充分肯定,全国以奖代补试点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在全国率先开展水土保持方案质量抽查、推行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模式实现在建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精准监管,相关做法经验已向全国推广。在赣州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经验得到水利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2021年赣州市又被水利部列入全国5个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崩岗治理“赣南模式”和废弃矿山修复“寻乌经验”,得到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建立山地林果开发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创新林果开发水土保持“联审联验+承诺制”监管机制,实现水保先行脐橙飘香、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
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取得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共有4个县、9个项目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或工程,数量位列全国前列。科技创新是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一块“金字招牌”,建成了全国省级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平台,即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和南丰农村生态水利科研示范基地,探索总结出一套具有南方红壤区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我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治山治水,增绿增收。记者朋友们,多年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我谨代表江西省水利厅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支持我省水土保持工作。
江西生态环境优美,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我们将继续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永葆“作示范、勇争先”的锐气,持续推进水土保持事业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为建设“六个江西”实现“五个一流”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徐承:
谢谢廖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央视网提问(黎穗 摄)
央视网:
请问江西省近几年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存量?
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胡建民(黎穗 摄)
胡建民:
近几年来,在减少水土流失存量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开展监测,摸清水土流失存量的家底。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利用遥感手段每年开展一次覆盖全省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面摸清水土流失的现状、分布和变化情况,掌握存量具体分布在哪里,解决去存量“打哪里”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编制规划,强化顶层设计。2016年,省政府批复《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明确各阶段去存量的目标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正在抓紧《江西省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江西省水土保持率市县分解方案》《江西省崩岗治理规划》《江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等有关规划的编制工作,推动各地开展水土保持前期工作,解决去存量“怎么打”的问题,做好项目储备。
三是争资争项,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50062万元用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11.28平方公里。
四是多措并举,调动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依据《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省水利厅每年初将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分解下达至各市、县(市、区),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级水利部门细化任务安排,协调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义务,加大资金投入。同时,探索推进水土保持工程“以奖代补”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切实加快治理步伐,治理任务全部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图斑。“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98.62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五是示范引领,注重多目标协同治理提质增效。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我们没有仅仅停留在治理了多少面积、减少了多少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量等低层次目标上,而是注重服务于农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固碳降碳等国家战略,多目标协同治理,突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治山保水、产业节水、疏河理水、生态净水、宣传爱水“五水共建”,推进治山、治水、治污、致富“四治(致)同步”,实现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清目标”。着力打造精品亮点,开展示范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02条,争创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2个、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3个、示范小流域3条,在全国走在前列。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存量,厚植江西生态底色,以水土保持助力擦亮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金字招牌”,为打造高标准的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西卫视提问(黎穗 摄)
江西卫视:
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把创新江西放在“六个江西”建设的首位,请介绍一下江西省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方面情况?
省水利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新发(黎穗 摄)
许新发:
江西历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创新工作,“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江西绿色崛起和永葆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大局,按照“立足江西、面向南方、胸怀全国、放眼世界”的战略定位,紧跟国家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步伐,坚持以科技强根基,以创新促发展,为江西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科研立项方面:先后突破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2个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连续11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立项各级水土保持科研课题140余项,立项经费4500余万元,科技项目的数量和立项级别均创历史新高。江西水土保持科研工作凭借一个又一个闪光点,逐渐挤入全国第一方阵,并频频在行业国际顶级刊物上发声。在科技奖励方面:先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科研课题1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并得到广泛应用,产生显著效益。获得省部级等有关科技奖励32项,其中“农事活动影响下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江西水利系统省部级一等奖零的突破。在创新平台方面:目前,已经构建形成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1个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知识创新团队)、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辐射全省的野外实验基地组成的科学试验研究体系,充分发挥了科学研究、示范推广、科普宣传和人才培养的作用。如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成为江西水土保持事业的一张靓丽名片,不仅催生国家重点研发等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还吸引社会各界人士500多批、2万余人次参观学习。
二是科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十三五”期间,江西水土保持科技创新瞄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前沿和突出问题潜心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在研究坡耕地、果园、崩岗、稀土尾矿等典型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过程与机制、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与模式、生态恢复措施与环境效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二是在集成生态-生产功能协同高效的农林产业开发技术、构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和提升脆弱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三是在研发和构建多尺度、多层次、多目标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实现水土流失监测的便携化、精准化和快速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三是科技转化推广成效显现。“十三五”期间,探索总结出了坡耕地“一控二保”、山地果园“一高双低”、崩岗“三型”、林下水土流失“两类”、强烈侵蚀“两荒”治理5套技术模式的具有南方特色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7项技术被水利部列入《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形成坡耕地侵蚀治理技术、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和水生态文明村建设3个系列的地方标准,并将这些科技成果在江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先后完成技术转化、推广和应用16项,为全省乃至南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四是技术服务支撑卓有成效。“十三五”期间,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水利重大需求,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机构和生产建设单位提供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监测验收、咨询培训等内容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为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服务。如《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获省政府批复,《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办法》等指导性技术文件付诸实施。
江南都市报提问(黎穗 摄)
江南都市报:
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美丽江西、实现一流的生态环境战略部署,“十四五”是江西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关键时期,请问水土保持方面有哪些打算?
省水利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廖瑞钊(黎穗 摄)
廖瑞钊: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两会”都对建设美丽江西、实现一流的生态环境作了部署要求。“十四五”期间,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将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中心工作,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动力,以水土保持责任考核为抓手,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以监管全覆盖遏增量、治理提质效减存量为路径,实施“11346工程”,推动全省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树牢一个理念:就是“大水保”理念。“跳出水保看水保”,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认识和谋划工作,履行好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土保持职责,使水土保持工作更加贴近党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更加注重发挥水土保持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的作用。
抓住一条主线:始终抓住遏增量、减存量、提质量、明变量这条主线来开展工作。遏增量:强化监管,严格遏制生产建设活动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这是首要任务;减存量:通过水利、林业、农业、自然资源等行业及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实现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与强度的“双降”,全省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的85.87%提高到2025年的86.57%;提质量:科学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突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多目标协同治理,提供更多更优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明变量: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及时了解掌握水土流失的消减变化、危害、治理成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等情况,为科学决策和监督执法提供依据。
编制三个规划:编制完成《江西省水土保持“十四五”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江西省崩岗治理规划》《江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完成市县水土保持率目标分解,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
推动四个转变:监督管理向全严准转变,监管覆盖面要全,实现区域、项目和建设过程全覆盖;监管要严,依法严管、严查、严处;执法要准,依法依规查办案件,把好事实关、程序关、法律关,提高执法精准度。综合治理向提质增效转变,在水土流失减量降级的基础上,更要服务于农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固碳降碳等国家战略,解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与生态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让人民群众有新的获得感。监测评价向迅捷实用转变,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手段要迅捷、时效性要快、实用性要强,监测评价成果能够更好地支撑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和科学决策等各项工作。管理能力向智慧高效转变,按照“一图一库一平台”构想,推进智慧水保建设,强化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平台的数据录入与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政策机制创新,尤其是在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和治理模式上积极探索,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突出六个重点:一是着力抓好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以此为抓手,推动构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机制。二是从严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完善水土保持“三纵五横”监管体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增量。三是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引领,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5450平方公里,突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多目标协同治理,在减少水土流失存量的同时,提供更多更优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四是着力提升监测评价支撑能力,巩固规范监测站网运行管理,扎实做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推进智慧水保建设,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提高监测效能。五是高标准推进赣州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积极组织参与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水土保持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六是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宣传工作,立足南方水土流失和崩岗侵蚀规律、治理技术模式创新、水土保持固碳增汇效应等重点领域持续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国策、法制和科普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省政府网提问(黎穗 摄)
省政府网:
规范开发建设行为,从源头防控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应该来说是很重要的环节,请问江西省在水土保持监管遏制水土流失增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胡建民(黎穗 摄)
胡建民:
近年来,我省在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源头严控。强化水土保持法宣贯,每年开展《水土保持法》宣贯活动,推动水土保持进党校、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编制《江西省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工作手册》《江西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手册》和《农林开发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手册》,主动为基层和服务对象送法送技术上门,对全省各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同时,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推进“放管服”改革中,下放审批权限的同时做好划转承接工作,方案审批全面实现“只跑一次”,限时办结,定期公开,接受监督,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全面落实案审批承诺制,积极推进区域评估,开展水保方案编制和审批质量抽查,规范方案编制第三方市场。建立省级水土保持方案专家库,提高全省水土保持方案评审质量。
第二、过程严管。正如刚才介绍的水土保持“三纵五横”监管体系。对于精准发现问题,我们通过遥感监管、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信息化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各类专项行动、重点检查、书面检查和监测季报分析管理等方式基本实现生产建设项目省域、项目和建设过程全覆盖监管,及时精准发现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对于依法依规认定问题,根据《水土保持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于事中事后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程序依法依规认定违法违规事实。对于查处问题,采用行政处罚、责任追究、信用惩戒等多重手段严肃查处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近年来,我省开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河湖卫士”水利综合监督执法行动,对水土流失危害较大、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风力发电、矿山等生产建设项目开展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并适时开展“回头看”。按照督办一批、处罚一批、曝光一批的原则,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规项目。此外,为促进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法定职责,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履职督查制度,督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遏制水土流失增量。
第三、后果严惩。一是行政处罚。编制《水土保持行政处罚工作手册》,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依据《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程序对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并将部分行政处罚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做到“以案释法”。二是责任追究。贯彻落实水利部相关文件精神,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生产建设项目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先后约谈、通报批评了一批违法违规项目,起到监管震慑作用。三是信用惩戒。将一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市场主体列入水土保持“重点关注名单”及“黑名单”,让违法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充分发挥信用监管手段在水土保持监管中的重要作用,督促规范市场主体依法履责。
通过以上手段,确保我省在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没有随着开发强度增大而加剧。
香港商报提问(黎穗 摄)
香港商报:
2021年,赣州市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请问下一步赣州市将在哪些方面先行先试、形成示范?
赣州市水土保持中心主任黄菊兰(黎穗 摄)
黄菊兰:
4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部门大力支持下,赣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昔日的“红色沙漠”变成“江南绿洲”。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赣州市建设全国唯一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水利部称赞赣州是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面旗帜和新时期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火车头”。
新长征,再出发。水利部再次赋予赣州新的历史使命,将赣州确定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我们将从五方面着手,努力将赣州打造成为“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科学防治示范样板”。
一是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齐抓共管水保新格局。加快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体系,落实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及社会各方面责任。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政策机遇,探索建立将水土流失生态治理与用地等政策挂钩机制,推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制定崩岗治理激励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是聚焦政策制度创新,提升严管严控工作新效能。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职责,推动实现“管行业、管建设、管生产必须管水保”,健全细化“查、认、改、罚”各个环节制度,形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管理。持续深化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打造“第一等”营商环境。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准实时+精细化”监管模式,实现人为水土流失常态化监管。强化农林开发水土流失监管,落实“联审联验+承诺”制度,促进林果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聚焦技术模式创新,实现综合治理质效新突破。实施水土保持率、森林质量双增计划,推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崩岗治理、废弃矿山治理、生态果园改造提升、低质低效林改造和源头区域生态保护,筑牢南方生态屏障。创新多元化治理模式,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把水土流失治理与赣州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助力乡村振兴。加大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力度,积极打造一批生态保护修复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工程。“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
四是聚焦规律机理研究,激发水保创新发展新动能。建设赣州“智慧水保”,推动水利、水文、水保“三位一体”的综合监测平台和联合监测机制建设。加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对赣江、东江、北江源头等重点区域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强化监测成果在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当中应用。围绕赣南丘陵山地水土保持规律机理、生态价值等,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解决崩岗、红砂岩、矿山开采等水土流失治理难题,为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聚焦水保宣传教育,共绘江南绿洲美丽新画卷。系统总结赣州40年水土保持治理成果和经验,推出一批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宣传精品。推进水保国策宣传“进党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讲好赣州“水保故事”。积极打造水土保持宣传交流平台,建设一批水土流失警示教育基地、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实践基地、“两山”转化实践基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徐承:
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