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专访宁钢
江西
江西 > 景德镇 > 正文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专访宁钢

图片

图片

陶艺家 宁钢

人物名片

宁钢,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景德镇陶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设计学专家,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特聘顾问兼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长江学者评委,四川美术学院巴渝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际陶艺学会会员,CHINA•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创始人、组委会主席,江西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工业设计学会会长,江西省留学生联谊会副会长。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授予的“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获江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人才”称号。

Q= 自由撰稿人 于伶娜

A= 陶艺家 宁 钢

Q: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极具地域性,也具有特别深刻的文化含义,请问您作为景德镇本土陶瓷艺术家,如何看待陶瓷大学和景德镇市共同发起并由吕品昌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担任总策展人的“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您认为此次双年展能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哪些新气象?

A:这次“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政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国际陶艺学会共同举办的一次陶瓷界的重要活动,这也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新一任领导班子为景德镇陶瓷事业发展,提升景德镇陶瓷大学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而做的一件大事。我希望这次双年展,是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允许多种艺术形式的创新,借此平台推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作品。因为这次双年展举办的目的,是面向全国、全世界,呈现出艺术和城市的包容性,也是为了推动中国陶瓷事业的发展,通过陶艺创作来体现中国陶瓷艺术的百花齐放。

图片

景德镇一直是个国际化、多元化、极具包容性的城市,它有一千多年的制瓷史,这是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百年学府,开创了现代陶瓷教育的先河。我一直认为在学科建设上要突出陶瓷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要从这四个方面,为陶瓷行业服务。这些社会责任,就要求陶瓷大学不仅要在当代陶瓷艺术方面引领,还要在陶瓷设计方面引领,不仅培养艺术家,还要培养设计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对陶瓷行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今天,它仍应在陶瓷艺术和设计两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延续话语权。

图片

Q:您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要重视民窑文化遗产价值,挖掘陶瓷文化基因,探索保护与传承创新的新模式。面对市场的全球化和设计的国际化,您认为中国的陶瓷产业如何在保护传承陶瓷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民间传统陶瓷艺术如何寻求突破?

A: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赋予了景德镇承载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也为城市发展和陶瓷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手工业发展城市,景德镇必须以标志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转换为契机,发挥文化在城市发展与试验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引领中国陶瓷产业创新发展。

创新,首要是保护和传承。我在两会中提到要重视景德镇民窑文化遗产价值,是因为景德镇民窑遗址众多,以瓷窑遗址为主体,能够全方位展示千年瓷都的历史文脉。但由于民窑遗址相对分散,保护难度大,部分窑址盗挖严重,对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造成了巨大困扰,文化景观亟待修复,需要全方位保护。此外,要充分挖掘景德镇民窑生产过程中的工具、窑具、匣钵、生活民俗,通过生产工具和生活习俗的演变,让民众了解景德镇陶瓷发展变迁历程,进而认知景德镇瓷业生产中的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

图片

创新,要坚持陶瓷专业人才培养。景德镇陶瓷大学具有陶瓷传统技艺与现代技艺相结合的完整教学体系,为我国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石,是进一步保护、传承、振兴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既要打开校门,把传统文化迎进来,积极开展各种人才培训;又要走出校门,助力传统文化、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播和交流,为社会提供示范服务。

图片

创新,要加大对外文化交流。以景德镇民窑对外文化交流资源为依托,打造陶瓷文化精品工程。深度挖掘民窑文化特色元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作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多样化的陶瓷文化作品,讲好景德镇陶瓷文化“过去的故事”“现在的故事”,打造景德镇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艺术作品创作与陶瓷文化展示为一体的陶瓷文化精品工程。

图片

我们在民间传统陶瓷艺术寻求突破上面临着两个问题,即形式与内容。我在多年的陶瓷艺术创作与陶瓷艺术教育中,始终坚持将艺术形式的传统与创新、创作内容的借鉴与拓展相结合。

一是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新相融合。将传统陶瓷工艺技术与现代陶瓷新材料相结合,把中国传统的陶瓷材质做深度的传承。我在陶瓷创作中对中国红釉的独到处理,就和材料方面的突破创新有关。还有器型与装饰的结合,平面与立体的结合,都体现了创新性的追求。比如我带领团队在常州天宁寺宝塔的装修设计中,发掘出空间、光、电等多种辅助元素,对陶瓷艺术作品进行效果烘托,最终获得了极为突出的艺术效果。

二是开创传统陶瓷艺术的多元局面。在陶瓷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样式,同时也借鉴吸取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元素,具有独特性。在陶瓷设计上尊重传统,又开拓传统,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加以融合,以拓展陶艺语言的表现力,形成自己的作品面貌。

图片

Q:作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前任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您如何看待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发展?

A: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它有111年的办学史,盛享“陶瓷黄埔”的美誉,为陶瓷行业打造国际陶瓷品牌、讲好中国陶瓷故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景德镇陶瓷大学建设一流学科是学校的战略任务,我任校长期间,一直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陶瓷大学的设计学专业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为江西省高校学科联盟首批牵头学科。在2020年12月,在江西省“十三五期间”双一流建设验收中,“设计学”获得优秀。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更是获批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作为优势学科,陶瓷艺术设计教育不同于纯艺术教育,除了注重对学生个性创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外, 还应注重对学生技术能力、市场及行业实践经验的培养。

图片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我主持的《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主持的《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陶瓷文旅产品设计研发与推广》项目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部 “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获得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这在陶大历史上都是突破性的第一次。其中《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这一项目,正在积极地进展当中,分为五个子课题,成果要出版五本专著,每一本三十五万字,体现出新中国陶瓷艺术最全面的发展成果。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专访宁钢

当前,我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有责任把中国的设计学学科推向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把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学科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应该进一步打造特色优势,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课程建设。我在行使职责的同时,会积极为学校发声,提高学校声誉,推动陶瓷行业进步与发展。

景德镇陶瓷大学未来的路还很长,梅书记、品昌校长任重道远,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陶瓷大学的各项成绩都会取得更大的飞跃。

图片

Q:去年您在上海的陶瓷艺术馆开馆,我也全程报道了,亲眼目睹了您十几年来艺术风格的变化,这些作品除了在景德镇创作的“泼釉斗彩”系列,还有您在全国各大窑口创作的钧瓷、洛阳三彩、龙泉青瓷等,直白大气,艺术特色鲜明。您如何看待陶瓷地域特色和材料与陶瓷艺术创作的关系?

A:那次展出的作品是我十多年的创作心血,有多种创作风格、还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表现手法,全面呈现出我每一个阶段艺术创作的特点,更加立体地展示了我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追求,以及对陶瓷艺术的探索和演绎。展出的作品包括景德镇高温色釉瓷系列作品、河南钧瓷系列作品、青花釉里红系列作品 、洛阳三彩系列作品、河南汝瓷系列作品和龙泉青瓷系列作品等,也有我的部分创作手稿,展示了我多年的艺术探索轨迹。

图片

除了对景德镇本土材质、传统技艺做出探索和创新之外,我还去了全国各大瓷区,从学院派专业研究的角度,加上自己的艺术实践,吸收洛阳三彩、龙泉窑、汝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等这些窑口的不同技法和表达方式,对材质的理解和处理都潜移默化地在我的艺术创作中体现。

之后再回到景德镇进行创作,我尝试融合各大窑口的特色、所长,这些技法都会娴熟运用,学院派加上各大瓷区的实践体验,形成我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我出生在景德镇,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油画,深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希望做一个油画家。后来进入陶瓷界,也是人生的一种幸运。我认为传统陶瓷技法是非常精湛的,尤其是应该向景德镇老一辈艺术家,像戴荣华、王锡良、张松茂老师学习,好的作品适用于任何时代。但是我们又要有当今这个时代的思想和审美,需要把它用艺术创作表现出来,使艺术形式更加多元。

图片

Q:您的作品用的都是粉彩、古彩、半刀泥、高温色釉等一些传统技法,但它的呈现形式又很磅礴大气,多次赠送给外国元首,请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谈谈您的艺术创作。

A: 陶瓷是文化传递的使者,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我牵头组织了“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展”赴英国剑桥大学博物馆展出,并在白金汉宫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亲切接见。在白金汉宫收藏的历代中国艺术品中,仅有的两件现代陶瓷作品就是我创作的《祥云》龙纹瓶和《岁岁和合》瓷盘。2014年,我的作品《岁岁和合》,《岁岁平安》摆放在了北京APEC峰会主会议厅。我在担任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期间,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美、英、法、日、韩等国家与地区的多所高校及国际陶艺家协会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也曾先后在法国卢浮宫、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举办高水平的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并举行多场学术研讨。

图片

2014年,我去希腊参加“新丝绸之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希腊总统卡罗洛斯·帕普利亚斯在总统府亲自接见,并收藏了我的作品《岁岁和合》。帕普利亚斯总统高度评价了我的作品,并表示,中国和希腊都是具有优秀文化的国家,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和老子,两国应该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合作。当时我在希腊雅典博物馆看到那些大气磅礴的雕塑,倍感希腊艺术的伟大和震撼。

欧洲的古典艺术是大美,中国的艺术则是一种诗化的、含蓄的美,我认为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只是审美方式不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多种形式的存在,而不是唯一论。我们不应局限在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中,而是尽可能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在此基础上创作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东方艺术。

图片

(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