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和热血让寒假变“暖假”
江西
江西 > 教育 > 正文

青春和热血让寒假变“暖假”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队,保持一米的间隔”“不要刷单,叫你转钱的电话都不要相信”……

近日,江西各大高校相继开启寒假模式。不少大学生放寒假也没闲着,他们放弃休息、娱乐的时间,回到家乡做起了志愿者,为家乡贡献着自己的一分力量。

张永婷

万思嘉

陈紫月

陈婷洁

坚守抗疫前线

1月12日,经历了一路波折的张永婷,回到了家乡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南义村。她不顾舟车劳顿,放下行李,和家人打过招呼,便投入当地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

张永婷是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在得知家乡天津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在校期间便通过线上报名的方式,加入了天津疫情防控的志愿队。“我希望为家乡做贡献,做一名有担当的大学生。”

张永婷经常早上6时就要到岗值班,由于工作时间不固定,几乎全天都处于待命状态,不敢有一丝的松懈。

最近几天,张永婷正在协助村里的核酸检测工作。南义村约有1600人,且部分红码、橙码的外地人也被安排在南义村做核酸检测,这意味着要对2000余人进行核酸检测。尽管天气寒冷,工作量巨大,但在张永婷看来,为了家乡的疫情防控,这些都是值得的。

“疫情下的村民与志愿者相互理解、相互鼓励,我们双向奔赴,而非单方面付出。大家拧成一股绳,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张永婷由衷地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回归正常的生活。

投身社会实践

1月19日,在南昌市青山湖区市民中心,几抹亮红色的身影在办事大厅中穿梭,为市民答疑解惑、提供帮助。这几抹红色的身影,是由共青团青山湖区委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放弃了在家里悠闲“躺平”的机会,投身社会实践,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取号机旁,前来办事的市民排成了长队。志愿者万思嘉有条不紊地帮助市民取号,引导市民前往相应窗口。

万思嘉是江西中医药大学大三的学生,几天前,她通过学校报名,被共青团青山湖区委分配到青山湖区市民中心当一名志愿者。在校内,她参与过多次志愿者活动,也曾在基层社区当过志愿者,但在市民中心当志愿者,这还是头一回。“这里人比较多,也比较忙碌,但是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我心里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在导办台前,志愿者陈紫月娴熟地帮市民复印、打印资料,一边解答市民的疑问。与万思嘉一样,陈紫月也是江西中医药大学大三的学生。

“以前没有来过市民中心,现在发现这里有很多便民设施,市民办事非常方便,比如在这里打印是免费的,还有免费充电宝。”万思嘉感慨道,在这份工作中,能够了解每个部门不同的职能,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这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

协助返乡登记

“我希望更了解我的家乡,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研究生,一放寒假,江西财经大学学生陈婷洁便回到家乡婺源县龙尾村做起了志愿服务。返乡登记、反诈宣传……村里到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当陈婷洁拿着户籍册挨家挨户登记返乡人员,大家都比较配合。“最近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大扫除,每次我们到村民家时,大家都会停下手头的事情,热情地配合我们的登记。”

但当陈婷洁向村民们进行反诈宣传时,个别村民却不愿意下载反诈APP。她并没有气馁,向村民举例了一些周边村镇上当受骗的例子,反复向村民进行宣传。意识到反诈APP的用处后,村民掏出手机下载安装。

18日上午,陈婷洁正在办公室里忙碌,隔壁村的工作人员来向她求助。“他们村里没有大学生志愿者,村委会也没有年轻人,工作中涉及一些电子化操作时,就不知所措了。”陈婷洁称,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婺源的旅游业有些萧条,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村里大部分都是老人。“村里需要我们!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以及青年就业者,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许佳慧 实习生黎艳 伍佳 肖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