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坛泰斗王锡良题赠“字瓷新派”陶瓷匾额
江西
江西 > 陶瓷 > 正文

瓷坛泰斗王锡良题赠“字瓷新派”陶瓷匾额

2021年11月18日,字瓷艺术团队代表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景德镇陶瓷大学原校长宁钢、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涂志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文斌、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康等,一同前往拜访景德镇瓷坛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百岁老师王锡良欣然提笔为字瓷艺术团队题写“字瓷新派”陶瓷匾额。

瓷坛泰斗王锡良题赠“字瓷新派”陶瓷匾额

“字瓷艺术”是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梅仕灿指出,字瓷艺术是以高古象形文字为主要创作元素,特别是以未识徽号文字或文字符号为主体艺术形象而创作的陶瓷艺术,追求完美融冶高古文字、传统诗词、书法艺术及陶瓷工艺,故曰一器而兼四美。字瓷艺术既是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一种新生事物,也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其学术主张为“汲古字瓷,开新志道”。

瓷坛泰斗王锡良题赠“字瓷新派”陶瓷匾额

字瓷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古文字是我国古老文明存在的最重要证据之一,在陶瓷上应用古文字进行装饰,是对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回溯与探源;其次,古文字亦字亦画,凝结了先民的创造智慧,蕴含着先民的审美情怀,单独一字或组合多字便能够当担主体艺术形象的角色;第三,注重选取未识徽号文字或文字符号作为主体艺术形象进行创作,从艺术传播的角度看,有利于让受众的注意力更多地聚焦到文字构造的图像美上来,进而依图像而揣摩其意象;第四,以诡谲的未识徽号文字或文字符号进行字瓷艺术创作,从文化自信的层面看,也是平衡西方某些陶艺观念的一种尝试。同时,字瓷艺术还注重传统诗词和中国书法的表现,虽然主体的艺术形象是不可识读的文字,但依据古文字学的一些知识,或可以对它进行局部领会甚至识读,然后尽可能以精粹的传统诗词予以表达,引导受众更好地理解主体艺术形象和作者的创意,再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在陶瓷作品上。这对于匡救数十年来陶瓷艺术的文气衰退、书写不足,也是一种有益的努力。

瓷坛泰斗王锡良题赠“字瓷新派”陶瓷匾额

2020年11月2日,以梅仕灿作为发起人,在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中心会议室进行了“字瓷艺术”第一次研讨会,并正式宣布了字瓷艺术团队的成立。会议由梅仕灿主持,参会人员有李砚祖、涂志浩、杨青、黄胜、吴志辉、龚保家、张琨、陈康、万晓惠。据了解,今年7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国际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先生也曾给字瓷艺术团队题赠“字瓷新派”青花瓷匾。目前,从事字瓷艺术研究和创作的人员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多所大学和多个重要陶瓷产区,均为自发参与,总人数50余人。字瓷艺术团队在从事字瓷艺术作品创作的同时,也进行与字瓷艺术相关的学术理论探索研究。字瓷艺术虽属于新生的陶瓷艺术,但植根于深厚的古文字学、传统文学、中国书法和陶瓷文化的沃土之中,具有非常广阔的探索前景与发展空间。

百岁老人王锡良先生在陶瓷艺术创作领域成就斐然,他的创作师法自然,博览众长。他涉足景德镇的乡间林野,远游祖国名山大川,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画稿,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创作源泉。王锡良对师自然、师造化有着特殊的体会,他说:“画画无窍门,写生是个窍门,纵观古今中外画家名师,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都是面对生活,取自大自然。”在90年的陶瓷艺术创作生涯中,王锡良以山水、人物题材最为擅长。他的作品大处作眼有气势,小处观之有意味,因善画中国画,刻意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画讲求神韵、计白当黑的形式美感。

王锡良先生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同样颇深。谈起王老的书法作品,很多书法界人士都认为,书法必须临帖。王锡良先生显然是临过帖的,这一点我们在他早期作品的题款中完全可以看出,颜筋柳骨非常明显。但他后来题款似乎很生涩,没有笔锋可言,让很多人琢磨不透,甚至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其实,王锡良先生书法的这种转折是进入了“非有所为而书,非用心而书”的最高境界——散、淡。

瓷坛泰斗王锡良题赠“字瓷新派”陶瓷匾额

此次拜访,王锡良先生站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对字瓷艺术团队今后发展的期待,并题写“字瓷新派”陶瓷匾额赠与字瓷艺术团队,表达了他对字瓷艺术团队的热诚褒奖和衷心鼓励。作为字瓷艺术团队带头人的梅仕灿,有感而赋诗一首:“泰山北斗仰之崇,笃实谦和有古风。七岁写生从季叔,百龄题匾羡仙翁。字瓷一品同仁创,文艺多门尽妙融。意在开新愧新派,惟期添卉丽葩丛”。

从本质上看,字瓷艺术与时下常见的陶瓷艺术的区别,只是在于主体艺术形象的回溯、更替,各窑口一切已有的陶瓷艺术工艺和技法均可以用于创作字瓷艺术作品。我们期待,字瓷艺术能够成长为争奇斗艳的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束奇妙花朵。(志浩 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