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专访陆斌
江西
江西 > 景德镇 > 正文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专访陆斌

陶艺家 陆斌

人物名片:

陆斌,1961年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协会( IAC ) 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委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陶艺委员会副主任。

(对话内容如下)

Q= 自由撰稿人 于伶娜

A= 陶艺家 陆斌

Q:“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将首次由吕品昌教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主席托比恩·卡瓦斯伯共同担任总策展人,您对此有什么期待?

A:我与吕品昌教授与托比恩·卡瓦斯主席都认识,也了解他们的艺术创作与观念。吕先生对中国当代陶艺的抱负与使命感加上托比恩·卡瓦斯先生的国际化的视野与对中国的热爱,相信他们能出色地完成这个展览的策划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期待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中国陶瓷艺术双年展。尽管在中国当代陶艺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中,各地已经举办了不少国际性的陶艺展览活动,但遗憾的是这些展览基本上都没有持续性。所以,当下在具有千年制瓷历史的景德镇举办的首届双年展是众望所归的。当然,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首届陶瓷艺术双年展必定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虽然我坚信这将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展览,但我更希望这个展览能以高水准、国际化和持续性跻身于国际陶艺双年展的行列,了却我们这代人的心愿。

陆斌|化石2000 陶器 1200℃ 还原烧成 2000年

Q:作为中国当代陶艺界的实验先锋,您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对陶瓷材料进行深入探索,还将影像融入作品进行创作。这种“陶艺+多媒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展览现场,本次双年展也设有“陶瓷电影展”,您怎么看待这一趋势?

A:我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在作品中表达对自己生存环境与体验的关注。我一直努力赋予这种思考以独特的表达方式,所以观念与材料就是我创作中最关心的内容。材料技术的推陈出新不但可以促使创作观念的实现,同时新技术的出现与演化,其本身亦可成为新的创作观念的孵化器,这样的例子在艺术界屡见不鲜。而我对影像艺术的钟爱大概源于我在深圳从事摄影师的经历,还有后来拍过几部纪录片的实践积累。

当影像作为当代艺术的主体媒介频繁出现时,用影像介入创作也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影像艺术打破了原先的艺术观赏体验,提供了比陶瓷艺术形式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动态影像。声音与画面结合的体验,更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手机都可以轻松拍摄4K影像的今天,“陶艺+数字媒体”的出现会成为展厅的常态。

Q:声、光、电以及VR等现代高科技的加入,是否拓宽了当下陶瓷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边界?

A:“艺随时代”,目前人类处在一个科技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包括艺术创作必然受到它的影响。随着完全没有任何物理成分的数字艺术品(NFT)拍卖火爆的影响,包括像全息投影技术、AI算法实验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艺术形式的产生,在艺术世界应该会是非常具有颠覆性的应用。当然,被当代主流艺术边缘化的陶瓷艺术由于具有强大的手工基因,抗拒是必然发生的。同时,这些光电数字艺术形式依赖于其新技术的应用,所以它即便出现也只是小规模表现,不会成为当代陶瓷艺术的主流。

陆斌|化石2005 炻器 1230℃ 还原烧成 2005年

Q:在您看来,陶瓷工艺技术是艺术的前提吗?

A:技艺与观念似乎是平衡事物的两端,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平衡位置。今天来看,至少在陶瓷艺术领域,工艺技术并不是艺术创作的必然前提。在景德镇这样一个制瓷分工细致的地方,普通的工艺技术问题完全可以用工匠之手代劳。一张草图完成一套大型作品的实例在景德镇已是司空见惯。这类艺术家的创作关注点多数不是技术而是观念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常有不俗之作,这样的创作模式已经日趋成熟。

当然,艺术创作的基本逻辑都是相通的,很多艺术家在陶瓷工作室待了一段时间后,就明白工艺中的道理,很快他们自己都能上手做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艺术评论的潮流中,普遍存在重知性轻感性,重观念轻技艺的现象,对技艺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常常予以质疑或贬低。然而,技艺与观念不是对立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在作品的实现过程中是相互交织的,如何选择与把握技艺与观念才是最为重要的事,也是事情成败的关键所在。

Q:从2000年开始,您的创作从实验性向当代文化转变,直面当下与大众,强调艺术社会性与公众性的建立,这些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A:我的创作一直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我并没有刻意去选择转变和主题,只是随性而为罢了。所以,你可以发现我的创作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不断在变化形式,但主题没有什么变化,就是用陶瓷这种媒介去记录今天的生活。

陶瓷工艺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或许是从小在那种封闭的工厂社区成长,我对各种技术与材料的研究有些痴迷。所以,当兴趣点转向陶瓷材料后,这种痴迷就落在基础工艺之外的地方,因为只有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工艺技术,才会让我有种成就感。我至今保存了十几本烧成与材料试验的笔记,我使用的釉、化妆土包括部分粘土都是我自己配制的,一些看似很简单的材料效果就是在日积月累的实验中研究出来的。今年暑期的疫情期间,我每天到工作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实验窑看昨天烧成的结果,无论成功或者失败,我享受这么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

陆斌|大悲咒-Ⅲ 陶、瓷 1180℃ 氧化烧成 2012年 直径6cm

(景德镇陶瓷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