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虽好,但也不可盲目

艾灸虽好,但也不可盲目

来源:赣南日报(伍文彬)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地之阳的称谓,而人的体质和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正所谓: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艾灸可以治疗许多病证,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和病证均可艾灸。若患者营阴不足,血燥生热,艾性纯阳,以之入药等同于火上浇油。

治病求本,辨证论治是几千年来中医临床一直遵循的基本准则,实现人体的阴平阳秘是治病求本的终极目的和体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唐代王冰《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云:“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都是对阴阳互根互用精辟的说明。

中医利用药之偏性或针灸补泻等来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寒热虚实。

艾灸纯阳温热之性作用于不同体质的人可有两种不同的反应,若对虚寒性体质的人,灸后如同人体“少火”,能起到“阳和之火则生物”,实现阳生而阴长,燮理阴阳;若艾灸用于阴虚体质患者,艾灸之温性犹如“壮火”“亢烈之火反害物”。

壮火为邪火,火邪内攻,灼耗阴血,引起不良后果,因“阳不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

临床上不乏遇到因艾灸而发病或病情加重的患者,患者艾灸之后口干咽燥、心烦不寐、耳鸣、指甲脆薄、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易脱、便秘等。妇人如用艾灸不当则常导致月经经期提前、经量变少、闭经等。

艾灸之火进入患者体内形成的伏火、郁火伏在肝肾,伏在血脉之中,持续在体内作用,火邪内攻,焦骨灼筋,阴血更加受损,进而导致三焦气机不畅,产生各种变证,所以不能盲目使用灸法。

以下情况不能艾灸:

太阳表证慎用艾灸,以防表邪入里化热或进而迫汗而伤阴损阳;

温病、中暍禁用艾灸,以防火热伤阴而起变证;

实热、湿热证慎用灸法,以防邪因火盛,耗气伤津;

阴血亏虚、津液不足者慎用艾灸,以防温热灼伤阴津,阴损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