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中医医院:知帕不惧帕——帕金森病

九江市中医医院:知帕不惧帕——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说明肢体强劲、动作敏捷灵巧皆由肾所出。肾气盛则精神健旺、筋骨强劲、动作敏捷,肾虚则动作迟缓或笨拙。所以帕金森病患者伎巧不能、神机失用、二便失司,多与肾相关。且肾为先天之本,故肾虚髓减为帕金森病的核心病机。治疗当以补肾为本,填精益髓,可使脑髓充、脑神复,方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帕金森的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

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中晚期常有肢体麻木、疼痛。

2.睡眠障碍

7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各种睡眠障碍。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夜间觉醒和睡眠时出现拳打、脚踢、大叫等猛烈的动作。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常见有便秘、多汗、溢脂性皮炎等。吞咽活动减少可导致流涎。疾病后期也可出现性功能减退、排尿障碍或体位性低血压等。

4.精神障碍

大约一半患者会出现抑郁或者伴有焦虑。约15%-30%患者在疾病晚期发生认知障碍乃至痴呆,以及幻觉。

帕金森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为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多的疗法之一,近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具有增效减毒和神经保护作用,可减少西药剂量增加及延长联合用药的时程,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中医药可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全程,基于中医药多途径、多靶点干预帕金森病的作用,建议运动症状轻微,尚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

辨证论治(不同证型选用不同方药)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一方统领,随证加减)是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前者是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抓住疾病的核心病机,使用专方专药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01

帕金森在中医的分类

痰热风动证

神呆懒动,形体稍胖,活动缓慢,胸脘痞满,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舌苔黄或黄腻,脉象细数或弦滑。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合羚角钩藤汤。

血瘀动风证

表情呆板,面色晦暗,震颤幅度大,肢体拘痉,步态慌张,或精神障碍,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滑。治则治法:活血通络,平肝熄风。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

气血两虚证

神呆懒言,面色图片白,震颤程度重,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自汗、动则尤甚,舌质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细无力或沉细。治则治法:益气养血,平肝熄风。推荐方药:八珍汤、合天麻钩藤饮。

肝肾不足证

表情呆板,震颤幅度大,急躁时颤振加重,或肢体拘痉,活动笨拙,肢体协调差,或智力减退,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盗汗,腰酸腿笨,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体瘦小,舌质暗红,舌苔少或剥苔或微黄,脉象细弦或细数。治则治法:滋补肝肾,平肝熄风。

推荐方药:大定风珠。

除了中药之外,帕金森病还可以结合中医针灸治疗:以督脉、大肠经、胆经等经脉为主;以太冲、百会、合谷、风池等穴位为主穴;头针头穴可选用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等;辨证取穴可选用丰隆、气海、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配合电针疗法和温针灸疗法疗效更好。参考《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帕金森病专家共识(2021)》。

02

手术治疗

帕金森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有效疗法。通过在大脑特定区域植入一块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调控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神经电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减轻因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对于帕金森患者,重视心理疏导安抚和精神关爱,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紧张激动,以减少肌震颤加重的诱发因素。

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如吃饭、穿衣、洗漱等。有语言障碍者,可对着镜子努力大声地练习发音。加强关节、肌力活动及劳作训练,尽可能保持肢体运动功能,注意防止摔跤及肢体畸形残废。

科室介绍

脑病中心

九江市中医医院脑病中心为江西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江西省中医脑病区域诊疗中心、江西省中医优势病种(出血性中风)首批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华中)中医脑病科专科诊疗中心建设联盟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全国中医脑病专科联盟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疾病联盟单位,北京宣武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技术协作单位,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技术协作中心。脑病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设有神经内科组、神经外科组、神经康复组3个亚分科诊疗组。

脑病中心特色鲜明,集预防、医疗、中医康复于一体,手术技术精湛、疾病诊疗规范、中医特色突出。在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烟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静脉畸形等)、眩晕、头痛、失眠、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小儿脑瘫、脊髓型颈椎病、癫痫、帕金森病、面神经炎、颅脑肿瘤、神经 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颅内感染等疾病的治疗,总结综合治疗效果,完善诊疗方案,对外科手术、内科药物、中医针灸中药及现代。(文字/何晨曦)

来源:九江市中医医院